- 封帅
- 副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所长助理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入冷战之后的最低点。俄罗斯外交也进入了以“突围”为主题的新周期。迄今为止,这一周期仍在延续,在过去两年中,俄罗斯通过周密运筹,在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方面获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美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其前景仍不明朗。在美国国内对俄政策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对于“突围外交”成效的全面反思尚需时日。本文主要针对过去两年内俄罗斯“突围外交”的特点与趋势加以简要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为未来的全面研究提供参考。
俄罗斯“突围外交”的历史背景
乌克兰危机对于俄罗斯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俄罗斯重新控制克里米亚,并成功地维持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自治地位。地缘政治方面的成功和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普京的支持率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迅速提升,彻底走出2011年底杜马选举引发严重抗议的所带来的困难局面,有效地巩固了普京政权。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了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并且利用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和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机会,操纵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俄罗斯经济遭遇严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开始了“突围外交”的战略筹划,其目标是在保证俄罗斯大国地位和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打破因乌克兰危机而形成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壁垒,使得在乌克兰危机中获取的利益合法化。同时,设法利用国际形势的改善,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突围外交”的核心是突破美俄关系的障碍,换言之,如何使美国改变对俄的制裁政策是本轮“突围外交”能否成功的关键。
俄罗斯“突围外交”的筹划与执行
由于“突围外交”的关键在于打破美俄关系的壁垒,而且需要在不触动既得利益的情况下获得突破,那么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就是同美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进行利益交换。然而,摆在俄罗斯领导人面前的有利条件很少,首先,俄美的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除核武器外,美俄总体战略力量对比已经完全失衡。其次,随着新能源革命的深入,美国在世界能源定价机制中开始发挥关键作用,俄对外战略中重要的“能源武器”已经失效。最后,由于俄罗斯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衰落,导致其战略优势区域已经仅仅局限于周边地区,对美国在全球的重大利益选项几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必须选择有效的战略方向作为突破口,累积甚至制造筹码,最终形成迫使美国接受利益交换,而这个唯一的突破口最终被选定在叙利亚。当然,为了实现在重点突破,在其他次要方向需要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最终形成了覆盖三个战略方向的“突围外交”行动:
第一,西线:稳定与分化
在俄方看来,欧洲国家对于制裁俄罗斯的态度相对消极,主要是迫于美国压力而做出的被动安排。因此,在乌克兰局势稳定之后,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争取分化欧洲国家。在这种思路下,俄德法乌四方于2015年2月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俄借此表达出由欧洲国家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同时,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对俄经济制裁反应较为温和,在法国恐怖袭击和英国政府调整等重大政治事件后,都表达出重启俄欧关系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内部不断出现要求调整俄欧关系的声音,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提出重启G8模式,意大利、法国重要政治家也等也都先后表达出缓和对俄关系的态度。2016年6月,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参加圣彼得堡论坛,被外界视为对俄示好的回应。虽然欧盟对俄制裁尚未解除,但俄罗斯对于欧洲国家的态度较为温和,希望能够分化制裁联盟。
第二,东线:协同与合作
作为传统的外交习惯,在西向受挫的时候,俄罗斯常常会向东方寻求政治支持。而在“突围外交”时期,俄罗斯同样选择通过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巩固东线,增强同美国的战略博弈能力。从2014年5月开始,俄罗斯开始表态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计划。2014年10月,中俄就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达成合作协议。2016年6月25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将中俄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中俄两国先后在南海、中东等敏感的国际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战略配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两国的战略利益。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他们通过加强与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合作,扩大了自己的战略周旋空间,也带动了日本等其他东亚国家对俄关系的改善。
第三,南线:以攻为守
在欧洲和东亚的缓和策略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辅助手段,俄罗斯“突围外交”的战略突破口最终仍然是南线的叙利亚问题。选择叙利亚作为突破口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一方面,叙利亚是俄罗斯中东战略的重要支点,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军事基地位于叙利亚境内,阿萨德政权也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由于伊斯兰国和恐怖主义对于叙利亚内战的介入,使得俄罗斯在该问题上能够做到师出有名。当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叙利亚内战牵动整个中东局势,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息息相关,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与美方在叙利亚议题上展开博弈,更有可能获得筹码,以攻为守,迫使美国通过参与谈判改变对俄政策。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以打击伊斯兰国为名,对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空袭,全面参与叙利亚内战。在俄罗斯行动的影响下,叙利亚内战形势迅速改变,阿萨德政权站稳了脚跟,并且渐趋优势。尽管美方在各种国际场合对俄罗斯在叙的行动进行攻击,但却仍不得不通过多种形式与俄罗斯恢复接触。2016年3月,克里访问莫斯科,美俄之间中断的直接交流获得恢复。随后几个月,克里又对俄罗斯进行了多次访问,主要目的都是讨论叙利亚问题。当然,迄今为止,这种接触尚未达到俄罗斯所期待的程度,且美国对俄制裁也尚未有松动的迹象。
俄罗斯“突围外交”的效果与前景
战术层面上说,2014-2016年俄罗斯的“突围外交”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俄罗斯不仅稳定了欧洲和东亚两个方向的战略形势,同欧洲国家的高层交往逐渐恢复,也在不触动乌克兰局势的条件下重启了同美国的接触。然而,从战略层面上看,这种收获距离其核心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在实际利益中有所得,但俄罗斯在叙利亚议题上所累积的优势并不足以迫使美国在制裁问题上与俄罗斯重开谈判,无法以叙利亚问题为杠杆获得战略层面的格局调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国内能源结构的变化,美国对于中东议题的关注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俄罗斯已经无法在更多的全球议题中找到牵制美国的战略支点,从战略结构上来说,实现美俄关系转圜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6年11月,毫无从政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全球政治中不确定性的风险空前提升。对于俄美关系而言,则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延续。几个月来,美国国内各个层面对于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不断传出各种相互矛盾的信号,能否预测并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偶发机遇,将会成为俄罗斯“突围外交”能否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其结果对于全球政治格局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献来源:《江苏外事》,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