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
- 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所长助理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自推出以来,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笔者近期访问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两个高加索国家,调研“一带一路”建设在当地的推进情况,对相关次区域建设有以下几点新认识。
总的来看,高加索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格鲁吉亚西临黑海,与土耳其、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接壤,是欧亚次区域的转运走廊和战略要冲。亚美尼亚虽处于交通劣势,但手中握有欧盟“深入全面自贸区”协定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两张王牌,并与伊朗保持紧密关系。同时,地区国家存在强烈的参与意愿和认识误区。两国均自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恢复各自东西方跨境走廊地位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在行动上,两国均与中国签署了《加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备忘录》,格鲁吉亚甚至先行一步,成为前苏联空间内唯一与我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此外,两国还积极推动各自的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格正推动改善“巴统”、“波季”等主要港口升级,计划兴建亿吨级吞吐量的“阿纳克利亚”黑海深水港,亚计划打通从伊朗至格鲁吉亚的铁路运输干线,连通欧洲、欧亚、中东三大市场。
但在认识层面,两国似乎还处于懵懂状态,甚至将“一带一路”看做“马歇尔计划”中国版,抢抓“分蛋糕”机遇的兴趣大于共同“做蛋糕”。错误认为“一带一路”有具体线路走向、有成员准入限制、有资源配给渠道,希望将各自纳入这一大棋局,多少可以感受到“多取少予”甚至“只取不予”的小算盘心态。
笔者认为,从全局出发,推动次区域建设有助于实现陆上丝绸之路的“多通道并行”,也有助于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之外,加快欧洲、欧亚、中东三大地理版块、三大重要市场的“多方向串联”。例如,以格鲁吉亚为突破口,打造从“里海到黑海”运输走廊;以亚美尼亚为中心,建设欧盟、欧亚联盟和伊朗三个市场间的十字路口。因此,推动“一带一路”的次区域建设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在推进方式上,应考虑经营“轻资产战略”。要看到,高加索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社会体制、发展阶段、文化、宗教和传统,本地区尚存在领土争端等矛盾,甚至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土壤,各国在综合体量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性,盲目进行单一的投资输入必然面临诸多政治、安全、社会问题影响。因此,次区域建设应以技术输出为主,循序渐进式参与道路、港口、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管理输出为辅,选择性参与工业园区建设、资源开发和产能合作,以模式创新为根本,减少硬资产投资在次区域布局中的占比,不追求资金的大进大出,不追求项目的激增递进。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地区性倡议和机制的研究分析,充分盘活各类现有资源。例如,抓住“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组织”(TRACECA)发展停滞的机遇期,评估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可行性,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产生共鸣效应。尤为重要的是,要强调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不搞代理人、不填补真空的立场,避免陷入本地区的力量缠斗。
在推进原则上,厘清“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性产品”的差异。公共产品的维护离不开有效供给,利己思想无助于保障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加强正面引导,宣传“一带一路”成果的“纯公共性”,也强调 “一带一路” 建设所需共同供给、共同责任的“准公共性”,推动“多主体规划、多渠道融资、多种所有权、多领域延伸”的合作方式,避免中国成为纯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方,造成相关国家依赖式参与和“搭便车”式受惠。
一方面,坚持“一带一路”的“写意”色彩,在推进方式上不忙盲目取经,在合作模式上也不生拉硬套,不设阶段目标、不求量化成果、不搞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重视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写实”成分,加强相关合作的法制化保障,避免以个人政治意愿推动项目落实,以政府间协议或法律文件作为合作基础,有效推动成本和风险均摊。
在推进目标上,坚持打通“双向箭头”,不搞单边输出。要纠正认识误区,避免划定单方向箭头,避免划定地区性边界,避免强调“沿线”国家的总数,宣介“一带一路”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网络化建设目标。要准确把握不同国家的地缘区位和制度标准优势,重视次区域建设中的政治、安全方面的综合效应,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的中长期参与,避免追求大而快的短期成果,不以数字论英雄。同时,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使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双向流动”起来。要倡导“双向选择”,既不强求各国政府推动相关项目仓促上马,也不鼓励中资企业盲目进入市场。要倡导“包容汇通”,不狭义化次区域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在合作方式上不硬推、在合作意愿上不强求,使高加索次区域建设发挥合作样板效应,使“灵活自愿”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生命力之源。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