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传颖
- 研究员
- 美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试析当前网络空问全球治理困境
- 网络空间治理的力量博弈、理念演变与中国战略
- 美国智库在网络安全政策决策机制中的作用及特点
-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 开拓数字边疆:美国网络帝国主义的形成
- 开放源运动:网络社区作为软件生产者的创新和贡献
- 塑造身份认同与巩固战略基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进
-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
- 回应与超越:试论中国网络外交战略
- 一种制度自由主义的分析框架——评约瑟夫•奈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复合体理论
- 物联网安全漏洞不容忽视
- 巩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保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网络安全合作,美国应多点诚意
- 中美网络安全战略的互动与合作
【编者按】 12月3-5日,上海国研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鲁传颖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论坛:共识与前景”。本文为发言全文。
由于2015年 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取得了成功,本届专家组成立之初,各方都抱有很高的期待。由于美英等国力推的在网络空间行使自卫权、反措施以及武装冲突法的适用等议题与中、俄以及其他部分发展中国家代表之间的分歧而未能达成共识。背后也反映出当前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进入深水区,分歧开始凸显,各方缺乏妥协意愿,以及现有专家组机制无法应对新的挑战和满足更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愿望。
第一,政治博弈成为影响专家组的主要因素。围绕着专家组的博弈已经成为美欧与新兴国家之间、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之间争夺全球治理话语权的主要平台。此外,美俄围绕着“黑客干预大选”的冲突升级对本届专家的影响也很明显。美俄外交部都在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后的第一时间发表官方声明,将责任归于对方。对此,美方代表米歇尔•马可夫在会议中坦言,缺乏政治意愿是导致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美欧与俄罗斯等国不愿意搁置在部分条款上的争议,与其余专家组建议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第二,网络空间军事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美欧等国将网络空间定义为第五空间,认为网络空间采取军事行动是既成事实,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采取自卫和反措施,并且需要用武装冲突法等国际法为依据建立网络军事行动的基本准则。这一战略的背后实际上是要利用美欧领先的网络军事力量建立在网络空间的战略优势,增加对非西方国家的网络威慑能力。
第三,现有机制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赤字。本届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引发了各方对专家组机制有效性和代表性两方面的反思和质疑。在有效性方面,专家组原设计为联合国秘书长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顾问,实际上成为各国政府外交官博弈的舞台,因此受到了领域外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现有的专家组代表经过了两次扩容,从15人先后增加到20人和25人,依然有很多国家未能参与其中,特别是印度、日本、巴西这样的国家对于不能连续参加专家组工作强烈不满。此外,类似于像新加坡、荷兰、韩国、比利时这样的中等国家在网络领域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也不满足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轮到一次。除此之外,以微软、国际红十字会为代表的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一直对不能参与相关工作表达了强烈不满。
最后,网空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竞争将进入实质性的博弈阶段。专家组以失败告终拉开了新一轮网络空间治理博弈的帷幕。经过之前一轮的博弈,各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已经从技术性、国际法和人权等议题转入国际政治博弈,联合国专家组取代ICANN、伦敦进程、NetMundial等机制,成为新一轮博弈的主要平台。今后联合国将会对专家组的未来做出新的抉择,无论结果是延续、改革还是取消现有机制,围绕着网空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将会从联合国延伸到区域性组织、从国家延伸到非国家行为体,博弈将会更加复杂和激烈。对各方而言,今后的博弈将会是更加真刀真枪,鱼龙混杂,这对我国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争夺话语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