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一带一路”数据库建设的观与思
周玉渊 2017-12-29

        在美国访学期间,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智库和高校的数据库建设。不夸张的说,数据就是美国智库和研究机构的生命。在很多智库和研究机构,包括智库内部不同部门和项目,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数据库。用数据说话,也是美国智库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

        美国对“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在海外不断上升的影响力高度关注,尤其是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更让笔者既羡慕又感到惭愧。例如,美国智库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项目应该是中国发展融资数据的权威,霍普金斯大学SAIS的“中国非洲研究倡议”(CARI)则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的数据,笔者访学所在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亚洲互联互通”项目则把重点放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数据上。这些数据重点关注中国的发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和发展合作数据,而这正是当前“一带一路”最核心的内容。

        美国智库的数据库大多是公开的,智库也愿意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促进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数据库,美国的智库也确立了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笔者在与智库人员闲谈时,他们大都会提到数据的价值。尤其是问我对这些数据的看法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往往是国内套路,即这些数据不真实、证实难度大。但后来仔细想一想,数据库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一开始统计疏漏、重复统计、类型混淆的问题肯定存在,但在科学的方法下,这种误差只会越来越小,而且总体上也不会影响大的趋势判断。所以在交流中,笔者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没有更好的数据库之前,现有的数据库就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使用具体数据时则要谨慎,必须要进行比较和核实。

        数据库建设是基础,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利用则是让数据发挥重要影响力的方式。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就是把数据转化为更加直观、更有吸引力的呈现形式,从而能够更清楚地表达数据背后的意思,这也是智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如CSIS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中国实力项目的“中国发展跟踪”等,尤其是前者的影响力众所周知。另外,用数据传达执笔人的意思也是一门学问。数据使用上存在一个界限问题:是由数据得出结论?还是先有主观意图,再巧妙利用数据?前者相对客观,后者则可能会夹杂着执笔人的惯性思维或主观意图。扩大影响力是智库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因此,通过巧妙利用中立的数据来执行执笔人的意图,可能也是智库较为普遍的做法。笔者在参加一些活动时,明显能感觉到,执笔人有意巧妙转换数据的应用空间,从而造成感官上的冲击力。如有智库把中国对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放置在中国对外基础设施融资的背景下,这给人的错觉是世界上60%以上的基础设施融资来自中国,从而塑造中国“咄咄逼人”的形象。

        应该说,美国智库和研究机构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推广应用已经相当先进和成熟。然而,反观国内,我们的数据库建设仍然非常落后。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迅速展开了研究的热潮,可以说,“一带一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领域、多地域、跨学科的研究议题。然而,当前的很多研究以歌功颂德、呐喊造势为主。很大程度上,是以抢占山头、笼络资源为目的。真正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我们对“一带一路”数据库建设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包含了太多内容,无论是基础设施联通、产能合作、工业园区建设、人文交流、发展融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更好地认识、解释和评估“一带一路”必须要有扎实的数据基础。然而,据笔者有限的知识,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机构和个人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和经营。在“一带一路”逐渐成为一个全球议题时,中国智库和研究机构无疑应该在数据建设上成为权威,而不是让国外的机构来引领风向。

        当然,国内数据库建设的落后有其现实性的原因。首先,政府的信息公开不仅是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如对外援助的数据,很多学者希望官方能够公开相关数据,而且也愿意参与相应的数据建设。然而,官方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没有进行系统性和技术性的统计,另一方面,则担心会引起国内民众更大的误解和质疑。其次,评价体系的问题。国内智库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评价体系相对单一,主要是以实物型的政策建议和学术成果为主,缺乏灵活弹性的影响力评价体系。数据库、会议和重要活动等虽然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很有可能不会被纳入成果评价和绩效考核。因此,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也没有人愿意去做。再次,团队协作能力依然较弱。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有力的团队协作。然而,当前国内的智库主要是个人导向的研究,并不是以项目和团队为单位,这根本上仍归因于以个人为对象的考核机制。

        毫无疑问,专业性、技术性和影响力将是未来中国智库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不仅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也有助于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行为的了解,也是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重要途径。在大数据时代,中国正在成为重要的引领者。中国的智库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数据建设上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尝试,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