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
- 副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台港澳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作为五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各方高频提及的热词。2019年2月18日,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甫一出台,便吸引各界关注的目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大湾区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机制建设等进行了全面设计,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图谱。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打造的第一个湾区经济圈,其目标在于打造成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齐名的世界级湾区经济圈。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彰显国际竞争力的新载体。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公认的成熟湾区,包括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尽管大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而区内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但经济总量GDP占全国12%。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粤港澳大湾区的许多经济指标与三大湾区大体相当:GDP1.6万亿美元,超过旧金山湾区的0.82万亿美元,接近纽约湾区的1.7万亿美元和东京湾区的1.9万亿美元;GDP增速7.9%,高于东京湾区的3.6%、纽约湾区的3.5%、旧金山湾区的2.7%;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16家,接近纽约湾区的22家、旧金山湾区的26家,与东京湾区的70家有较大差距。
但在人均GDP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为2.3万美元,与旧金山湾区的10.2万美元、纽约湾区的8.2万美元和东京湾区的4.2万还有很大差距。
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一国一制的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式应是“融而不同”,在相互融入发展的同时,保持各自的“性格”,而非要同质化。
2018年8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领导小组成立,这是中央层面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这是首次将香港、澳门两地的行政首长纳入中央层面的决策机构,也是从制度上确立了港澳行政长官参与中央决策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的成立,是中央打破大湾区发展障碍的顶层设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方向性文件,需粤港澳三地政府及中央相关部委一起落实。纲要指出,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大湾区建设中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实际上,此前广东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大湾区范围内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已都成立了相应的推进大湾区发展领导机制。这样,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上下合力”,中央有顶层设计,地方有“基层”执行,共同推动大湾区朝着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建设发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四个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二三四”格局一直是其强调的独特性和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湾区流动性的制约性因素,这也正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其他世界级湾区(三大湾区不存在制度性障碍和流动性障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人的流动(这里不是单指自然人,而是包括与“人的发展”的各相关要素,包括物质、福利、社交、参与、权利等)。
粤港澳处于“一国、两制、三关区”体制机制框架下,极易出现礼节客套繁缛、务实推动乏力、整合机制缺失等局面。随着纲要的出台,这种局面和存在的问题将得以改进。规划纲要对各城市都进行了定位,广东省以及其9个湾区城市和港澳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有利的发展环境。这种安排看似非常“分散”,但其实是“分而不散”。
以香港金融为例,香港服务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在金融方面。香港的国际级水平金融体系、健全法治、没有外汇管制等优势,都不是内地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替代的。
2017年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企业,本地及海外企业1067家,内地企业1051家。受惠于内地金融改革,推出金融领域多项互联互通措施,包括2014年沪港通、2015年两地基金互认、2016年深港通、2017年债券通。2009—2017年,香港IPO有5年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也排全球第一。
以香港贸易为例,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2017年国家进口额达到18410亿美元,其中通过香港处理的比例约为15%。香港依然在国家的外贸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门户和枢纽角色。因此,各个城市的分散分工,整合起来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优势。
文献来源:凤凰网,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