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李秀石
- 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日本遭遇三重灾害的警示
李秀石
2011-03-18
16日的一场大雪,使能见度降到40米。天寒地冻,日本灾区的救援行动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面对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难冲击,日本舆论对政府多年来的防灾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反思。
道路寸断:物流网近乎瘫痪
饮食不足,阴冷的天气,缺乏药品,使集体避难的老弱人群出现肺炎、流感等疾病。手电筒、毛毯、食物、饮用水及卫生用品奇缺,遭受身心重创的灾区民众生活艰难。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截至3月17日,共有10个县近40万人在避难所内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福岛县的一所高中校舍内住着养老院的避难老人,从14日至16日早晨,有14人因严寒和饥饿等相继死亡。
利用四通八达的物流网减少库存,是日本产业结构改革的成果之一。然而,这次大海啸彻底毁坏了受灾地区的海陆空运输设施,高速公路完全瘫痪,水路运输受到重创,宫城县仙台盐釜港、岩手县的釜石港,都由于海啸的破坏而失去功能;仙台机场也无法使用,跑道上堆满了土石和瓦砾碎片。强大的物流网无法发挥作用,救灾物资难以送到灾民手中。虽然日本国内的生活必需品“有充分的供应能力”,大米、方便面、手纸等厂家也在准备增加生产,但是,“道路寸断”,通往受灾地区的物流网近乎瘫痪。
更严重的是,地震导致灾区一带的炼油厂发生大火或停产,日本的汽油库存仅能够维持两周左右。中国提供的毛毯、手电筒、汽柴油等急需救灾物资,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
预测不足:暴露核安全盲点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机组在震后自动停机,但是核电站的备用动力设备因海啸而损坏,无法继续发挥冷却燃料棒的功能。由此可见,核电站的安全防护设备主要着眼于应对日本最常见的地震灾害。正如《日本经济新闻》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以往重视从地层结构等方面制定防震对策,而“海啸可能正是被忽略的一个陷阱”。
地震伴随的海啸引发了核泄漏危机的次生灾难。核泄漏的危害程度,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很有可能会超过地震和海啸。在日本核安全保障中被忽视的海啸,是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元凶,显然超出了日本迄今为止的防灾能力。事实是,近年来世界上不断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灾害,却没有引起东京电力公司特别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重视。预测不足,重视不够,不能不说是此次核危机所暴露的一个核安全盲点。
官企利益链:引发民众不满
3月15日,东京电力公司会见记者之际,不及时通报在核电站正门测到的高辐射数值,而是介绍了此前的低辐射测定结果,当场被记者揭穿。据朝日新闻3月16日报道,今年1月1日经产省资源能源厅的前长官石田彻,就任东京电力公司的顾问,他是迄今该公司已经接受的第三位经产省卸任官员。官员“下凡”到企业任职领取高薪,企业通过提供丰厚的报酬,得到官方的关照。在这种密切关系掩护下,核电站设备老化、维修不够、超期服役等问题都一路绿灯,无人追究。此次灾难之前,2002年东京电力公司隐瞒核反应堆内设备损坏等问题曝光,使民众怀疑官企之间的利益互换,是造成地震海啸的次生灾害——核辐射危机的人为因素之一。
据日本媒体分析,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映射出天灾背后的人祸因素,引发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当前民众对政府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强化了对核辐射的恐惧心理,成为抢购、囤积生活必需品的导火索,形成恶性循环——国民怀疑官方发布的信息避重就轻,因而对核危机的前景愈发担忧,竞相抢购大米和方便面。燃料匮乏又导致运输力量不足,造成超市和便利店货架空空,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加深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道路寸断:物流网近乎瘫痪
饮食不足,阴冷的天气,缺乏药品,使集体避难的老弱人群出现肺炎、流感等疾病。手电筒、毛毯、食物、饮用水及卫生用品奇缺,遭受身心重创的灾区民众生活艰难。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截至3月17日,共有10个县近40万人在避难所内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福岛县的一所高中校舍内住着养老院的避难老人,从14日至16日早晨,有14人因严寒和饥饿等相继死亡。
利用四通八达的物流网减少库存,是日本产业结构改革的成果之一。然而,这次大海啸彻底毁坏了受灾地区的海陆空运输设施,高速公路完全瘫痪,水路运输受到重创,宫城县仙台盐釜港、岩手县的釜石港,都由于海啸的破坏而失去功能;仙台机场也无法使用,跑道上堆满了土石和瓦砾碎片。强大的物流网无法发挥作用,救灾物资难以送到灾民手中。虽然日本国内的生活必需品“有充分的供应能力”,大米、方便面、手纸等厂家也在准备增加生产,但是,“道路寸断”,通往受灾地区的物流网近乎瘫痪。
更严重的是,地震导致灾区一带的炼油厂发生大火或停产,日本的汽油库存仅能够维持两周左右。中国提供的毛毯、手电筒、汽柴油等急需救灾物资,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
预测不足:暴露核安全盲点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机组在震后自动停机,但是核电站的备用动力设备因海啸而损坏,无法继续发挥冷却燃料棒的功能。由此可见,核电站的安全防护设备主要着眼于应对日本最常见的地震灾害。正如《日本经济新闻》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以往重视从地层结构等方面制定防震对策,而“海啸可能正是被忽略的一个陷阱”。
地震伴随的海啸引发了核泄漏危机的次生灾难。核泄漏的危害程度,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很有可能会超过地震和海啸。在日本核安全保障中被忽视的海啸,是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元凶,显然超出了日本迄今为止的防灾能力。事实是,近年来世界上不断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灾害,却没有引起东京电力公司特别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重视。预测不足,重视不够,不能不说是此次核危机所暴露的一个核安全盲点。
官企利益链:引发民众不满
3月15日,东京电力公司会见记者之际,不及时通报在核电站正门测到的高辐射数值,而是介绍了此前的低辐射测定结果,当场被记者揭穿。据朝日新闻3月16日报道,今年1月1日经产省资源能源厅的前长官石田彻,就任东京电力公司的顾问,他是迄今该公司已经接受的第三位经产省卸任官员。官员“下凡”到企业任职领取高薪,企业通过提供丰厚的报酬,得到官方的关照。在这种密切关系掩护下,核电站设备老化、维修不够、超期服役等问题都一路绿灯,无人追究。此次灾难之前,2002年东京电力公司隐瞒核反应堆内设备损坏等问题曝光,使民众怀疑官企之间的利益互换,是造成地震海啸的次生灾害——核辐射危机的人为因素之一。
据日本媒体分析,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映射出天灾背后的人祸因素,引发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当前民众对政府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强化了对核辐射的恐惧心理,成为抢购、囤积生活必需品的导火索,形成恶性循环——国民怀疑官方发布的信息避重就轻,因而对核危机的前景愈发担忧,竞相抢购大米和方便面。燃料匮乏又导致运输力量不足,造成超市和便利店货架空空,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加深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文献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