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接力杭州峰会,续写世界和平发展新篇章
薛磊 2016-09-22

        2016年中国的多边外交好戏连台,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刚刚落幕,李克强总理又赴纽约出席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在去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纲领纷纷出台,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成员国也都做出众多具体承诺。因而2015年可以被称为是“规划之年”,与之相呼应,今年则是联合国70周年成果的“落实之年”。李克强总理也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在采取务实行动落实承诺方面的率先垂范作用。

        一、从G20到联合国:杭州共识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刚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取得众多成果,而强调“着眼长远、综合施策、开放创新、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则充分体现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集体协商进程如何才能更具有建设性,这一共识也同样适用于联合国所代表的全球治理体系。可以说,通过倡导和践行杭州共识,中国正在促进全球治理向更具均衡性、协调性及包容性的方向发展。事实上,自从2008年首次G20峰会召开之后,在全球治理领域就持续存在着G20与联合国孰优孰劣的争论,由主要经济体组成的G20在应对危机方面显现出高效率和影响力,因而一度存在一种将G20从侧重于全球经济治理向更广泛领域扩展的主张,然而G20在代表性和合法性方面较之于联合国的差距使得它难以处理和解决众多全球性问题。中国成为G20主席国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G20和联合国不再是相互竞争对立的组织,而是全球治理体系中相互补充的两个部分。中国第一次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G20议题清单,并使发展议程成为G20的主要议题之一,杭州峰会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数量最多的一届峰会。从杭州到纽约,李克强总理在联合国向广大发展中成员国阐述G20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和落实承诺,这必将有利于充分发挥G20在提出倡议与联合国在执行落实方面各自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二者在机制和工作层面的更多衔接。

        二、直面难民问题:综合施策应对全球性挑战

  随着欧洲国家难民问题日益发酵,这一全球性挑战也引起全世界人民更多的关注,由难民问题引发的政治、安全、经济及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性的集体行动来加以应对,同时难民问题与大规模(非法)移民问题的相互交织也使得世界各国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李克强总理在此次联大关于难民和移民大规模流动问题高级别会议上的演讲则是高屋建瓴地提出把握与解决难民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可以说是再次重申了中国在难民以及其它相关全球性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当然这一立场的正确性已经得到事实的一再验证,也就是我们需要综合施策应对难民问题,既要重视短期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又要长远规划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国一直就注重短期和长期政策的相互协调平衡,一方面不断增加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或者在双边层面对相关国家的人道援助,中国对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紧急援助一直在增加,同时中国还数次向受到叙利亚内战影响的叙周边国家如约旦、黎巴嫩等提供援助以缓解难民潮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倡导通过促进发展解决激发冲突的根源性问题,通过持续提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规模,以及提升经贸投资关系以增强相关国家经济自生能力,中国的实践已经为世界提供了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此次会议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就是国际移民组织正式加入联合国系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巧合的是,今年6月30日,中国成为国际移民组织的新成员国。当然,这应该绝非“纯属巧合”,国际移民组织的工作不可能没有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参与,同样中国也确信国际移民组织只有与联合国建立更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响。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的领导力与表率作用

  在李克强总理繁忙的会议行程中,中国与联合国共同发起召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可谓是一大亮点,这次会议也吸引了众多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与。中国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中国一方面在G20杭州峰会这样的重要多边舞台上大力倡导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集体行动计划的诞生;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已经批准中国自己在落实2030年发展议程方面的“国别方案”,中国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是对全球性发展议程的最好背书。率先践行,行胜于言,中国不断以自身的实践为联合国树立表率,也充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领导力和行动力。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的真知灼见现在已成为联合国工作的指导原则,作为联合国使命的两大重要支柱,和平与发展从来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的联合国多边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