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国发出全球卫生治理新强音
祝鸣 2017-01-3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习主席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到访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国家元首,双方还签署了“一带一路”卫生领域相关合作文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在笔者看来,“健康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卫生治理新理念和新贡献。“健康丝绸之路”的出现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水到渠成,其背后是中国急公好义的外交传统、丰富的国内卫生事业资源、新时期中国对外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这三大因素。

        首先,自1949年建国以来新中国持续积极地履行自己大国责任,中国一直是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贡献者。在较长时期内,中国在自身还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对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包括医疗援助在内的诸多援助。截至目前,中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4万人次,诊治患者近2.7亿人次。迄今已有1000余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有51名医疗队员因疾病、工伤、战乱、意外事故等在受援国牺牲。

        其次,建国近70年来,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进步,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为提高。比起中国的对外医疗援助,中国的卫生经验作为“软件”资源正在且将对全球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评价的:“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在卫生治理方面有着大量相关经验,可供其他中等收入和部分低收入国家借鉴……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中国遇到的挑战与克服挑战的经验将比来自高收入国家的经验更贴切。”

        最后,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而其中不少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其国内医疗卫生条件和基础相对薄弱。世卫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估计有4亿人不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熟练卫生人员的全球缺口估计约为800万人。全球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不能适当获得基本药物、疫苗及其它卫生技术。所以,卫生合作在“一带一路”自然也不能缺席。陈冯富珍也表示,就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而言,“一带一路”走廊上所有国家都需要健康人口;国家间的合作还包括传授和学习医疗保健领域的新技术。

        国家之间存在着边界,而传染病则没有边界,历史已屡次证明疾病的跨国大规模传播有时所需的无非就是一张车票或机票而已。最近几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拉美寨卡疫情等频繁在发展中国家爆发就正说明全球卫生事业的短板依然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各种疾病的主要受害者。最近,有西方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指出:爆发于西非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原因表面看来问题出在西非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但其隐患早就埋下———之前西方国家因为金融危机的重创而纷纷削减对外医疗援助的资金,导致本就捉襟见肘的西非卫生体系更加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在全球卫生事业的投入上,不少西方国家做“减法”,而中国此次通过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则在做“加法”。“健康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发出的全球卫生治理的新强音,并将成为全球卫生事业的新兴正能量。


文献来源:《文汇报》2017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