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可期
祝鸣 2018-09-01

      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北京举行。该峰会不仅是中非关系的一大盛事,更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目前与会的非洲领导人、企业家和记者的数字都大大超过了历届论坛,其规模可谓盛况空前,这背后的原因是本次峰会的背景具备两个 “前所未有”的特点。

      一是中非合作的水平之高、成果之丰硕前所未有。政治上,三年前的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正式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非洲的高层互访络绎不绝,仅习近平主席在五年内就四次踏上非洲大陆。经济上,中非经贸合作跨越发展,利益纽带紧密牢固。中非贸易额从1978年的7.65亿美元到2017年的 1700亿美元,增长 200多倍,中国已连续九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在非洲基层民间,中国援外医生、技术专家等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更使中非友好深入人心。自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以来的三年内,中国已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员1500人次,诊治患者约46万人次。非洲知名独立无党派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非洲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本国的影响力是正面积极的;在尼日尔、利比里亚、喀麦隆,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均超过80%;在马里,这一数字更是高达91%。

      二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着自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现面临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无端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的阴影,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就表示,在目前的加征关税下,全球经济增长最坏情况是会减少0.5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经济相对弱小的地区,非洲的发展因此面临着不小的外部挑战。今年7月,南非储备银行更新了经济展望报告,将南非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南非的经济增长率被“砍”去了近三分之一。笔者的朋友、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非方院长蒙耶就指出:曾经主导世界秩序的西方世界面临多重危机,缺乏领导力,无法在全球事务上达成共识,无力以和平稳定的方式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非洲“并肩前行”至关重要。

      可预期的是,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必将成为中非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崭新起点,届时会后成果将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合作蓝图更有计划性。此次论坛相较于历届论坛更为突出全球、中国、非洲大陆和非洲国家自身发展蓝图进行有机结合,由此更好地实现中非双方发展优势的互补。习主席在2013年访问非洲期间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国政府此前已表示:中方愿同非方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为非洲的发展振兴开辟新的空间,提供新的动力。

      合作成果更有惠民性。西方媒体和一些学者经常炒作中国对非合作项目中基建工程太多,而在民生领域投入过少。实际上这种批评有失公允。中国一直重视对非洲民生领域的投入,且增长幅度也颇为可观。王毅外长就把中非人民相知相亲比喻为中非关系发展的 “源头活水”。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到2018年底中国将在非洲本地为非方培训超过20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在华培训将超过4万名非方官员和技术人员。中国政府最近已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在非洲民生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合作领域更有综合性。在改革开放之前,中非关系的政治色彩更为突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非的经济合作成绩越来越显眼;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非双方各领域的深入交往和接触的日趋频繁,双方合作领域也日益增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景象。例如,以前中非的安全合作是个短板,但最近几年来亮点颇多——中国海军参与了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动,已在非洲国家吉布提建立了后勤补给基地。完全可预见的是,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必将出台新的合作领域发展计划,中非合作的“增长点”将继续不断涌现,中非合作由此更将为立体和全面,从而造福中非人民。


文献来源:文汇报,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