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令和年代日本经济能告别低迷么?
陈鸿斌 2019-05-21

   日本工薪阶层工资20多年来不仅没涨,甚至还有下降。曾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歌猛进时代的人们的心理落差该有多大!他们非常希望这次“改朝换代”,能一扫挥之不去的浓重阴霾。然而,最新的“景气动向指数”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判断为“恶化”。

   见证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平成”时代落幕了,日本200年来首次通过老天皇退位来实现的“改朝换代”。在德仁天皇继位之际,日本国民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令和”时代有所期待。

   日本政府对“令和”年号的官方解释是Beautiful Harmony,即美好的和谐之意,这一诠释并无牵强附会色彩。从公元645年“大化”时代以来,1300多年来日本的年号均来自《易经》和《尚书》等中国古籍,例如“平成”就取自《尚书·大禹谟》中的“地平天成”。而此次安倍下令一定要从日本本国的古籍中遴选,早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期间,他就明确表达了这一意见。与此同时,安倍的支持者们也有相当强烈的意见,认为在年号上日本受中国的影响太大了,应早日改变。这正如1200年前日本通过发明和使用“假名”来表明其文字不同于中国一样。因此,当选自日本古代诗歌《万叶集》的方案送到安倍面前时,安倍顿时心花怒放,当场拍板定夺。尽管在征求意见时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曾提出,从其出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来看,这是特指初春季节,以此作为年号是否妥当?另外,平成之前的年号是“昭和”,三个年号中两次出现“和”,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但安倍管不了这么多,一锤定音。

   对日本人来说,长达30年的平成时代经济始终不振,用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记雄的话来说,平成时代日本始终处于昏睡状态。当年他就敏锐地指出了日本经济中的泡沫现象,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没有人把这一警示当回事,相反,不少人还振振有辞地力挺泡沫经济:“日本的国际地位在提升,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股市和房地产上涨是有道理的!”甚至还有不少人期盼房地产继续上涨。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股市高台跳水后,仍有人拍胸脯发誓:“尽管股市会有起落,但房地产将持续坚挺!”当房地产走势也掉头向下后,居然还有人断言那只是暂时的。直到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出面收拾房地产烂摊子之际,那些“豪言壮语”才销声匿迹。而昔日曾令各国望而生畏的日本企业,如今已全然失去了以往勇往直前的进击姿态,各企业都是因循守旧,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产业空心化不断加剧,至今仍未形成创新的土壤。

   除了经济持续衰退以外,接二连三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使日本国民对此前的30年心有余悸。1995年初的阪神大地震,2011年3月发生在东北地区的超强地震引发了令人战栗的强烈海啸,由此冲毁了福岛核电站,该核电站事故处理善后至今仍八字没有一撇,以致核电站周边的农产品根本无法外销。

   与此相应的是政局的持续动荡。虽然在进入新世纪后相继出现了小泉和安倍这两个任期较长的首相,但在平成时代日本内阁更迭多达18次。历届政府基本上奉行中庸之道,注意为市场机制纠偏。

   泡沫破灭的后遗症是灾难性的,20多年来日本工薪阶层的工资不仅没有上涨,甚至还有所下降。你想,曾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无坚不摧、高歌猛进的时代的人们的心理落差该有多大!但他们内心非常清楚,那个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向后看无济于事,只是,向前看能看到出路吗?他们深感迷茫。在历届政府对此束手无策的背景下,日本国民非常希望通过这次“改朝换代”,能一扫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浓重阴霾,迎来“气淑风和”的局面。

   《读卖新闻》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进入令和时代的第一天,该报破例将社论从第三版移至头版,并以更大篇幅发表了“坚持不懈,迎接和平与稳定的明天”的社论。社论说:过去的经济扩张完全超出了日本实力,那样的“成功”不可持续,当然也不可复制,出现调整势在必然。

   今天日本经济中最令人满意的数据是失业率。由于人口持续下降,失业率持续走低,即便在局面最困难的时期完全失业率也就徘徊在5%左右。但凡事总是过犹不及,现在日本各行各业又相继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这同样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掣肘。以致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外籍工网开一面。足以使日本政府欣慰的是:尽管基尼系数在缓慢上升,但有近六成的被调查者仍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位于中等。

   5月13日,日本内阁府发布了今年3月的“景气动向指数”,由于其中的“一致指数”环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因此景气判断为“恶化”,这是6年又两个月以来的首次,显示出日本经济前景黯淡。日本全国各大报均将此消息作为头版头条。考虑到今年10月还将提升消费税,此举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安倍政府已两度推迟了上调的时间。如何早日振兴经济,告别持续了几乎整个平成年代的疲软状态,使日本在新时代的面貌焕然一新,是日本面临的严峻挑战。日本能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一项量身打造的战略,并一以贯之地付诸实施,在令和时代告别低迷闯出一条新路来么?


文献来源:上海证券报,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