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Agora 能源转型论坛、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欧绿色氢能经济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高校、智库、企业界的专家和资深从业者参与会议讨论。
现将参会代表的发言要点汇编如下。
会议开幕环节由Agora 能源转型论坛中国事务高级顾问涂建军主持。涂建军提到,人类可观测的宇宙由74%的氢元素和24%的氦元素组成,但地球大气却由78%的氧气与21%的氮气构成。太阳是人类最原始的能量来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最初都来源于太阳的核聚变(将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而由于氢气的化学活性,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可以直接利用的氢气资源。在全球第四次能源转型蓄势待发的背景下,绿色氢能的规模经济性实现将成为重要议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和第四届进博会同步举办之际,探讨中欧氢能合作恰逢其时。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的广泛使用将影响能源系统的各个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氢能发展激励政策,中国作为氢气产能最大国家,也是氢气生产分布最广的国家,氢能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助推中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中欧在《巴黎协定》和能源转型方面上积极合作,中欧绿色伙伴发展不断彰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的底色。
欧盟驻华代表团气候行动与能源参赞傅维恩提到:欧盟将采取进一步务实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欧委会去年发布的《欧盟氢能战略》为欧盟清洁氢能发展勾勒了未来行动路线图,同时,国际合作是欧盟能源政策框架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中欧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为双方合作创新和部署新低碳能源奠定基础,中欧在氢能以及其他低碳领域的互动也将为中欧关系深化和合作多元化做出关键贡献。
会议主旨发言环节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主持,他表示:氢的广泛使用将影响能源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最终使用。氢能系统覆盖生产、交付、储存、转换和最终应用,其各个部分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氢能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兼顾效率、成本、科技等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当前我们应从平衡的角度看待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氢能发展问题。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围绕“如何在中国实现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经济性”进行主旨发言。毛教授指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政策制定又需要把握效率与安全间的平衡。氢能国际合作必不可少,让氢能产业随“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毛教授特别提到,氢能发展应立足于氢能伦理的哲学支撑,这一伦理的核心应是以自然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迈向碳中和的路上,发展绿色氢能产业链是题中之义。
壳牌氢能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陈肇楠就“绿氢在能源企业转型中的作用”主题分享了壳牌经验。陈经理重点介绍了壳牌集团的氢能转型战略,目前壳牌集团已宣布2050年零碳目标,并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随着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更深度融合,并不断应用在储能以及更多场景,壳牌也通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来满足工业、商业和家庭用户对便捷性、灵活性和供应安全性的多方位要求。壳牌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将进一步与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碳中和远景。
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碳中和)、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以“气候金融和数字科技推动绿色氢能发展”为主题带来分享,翟教授提到氢能的多样化应用看似无所不能,但在各领域又都存在替代方案,这决定了氢能投资的高风险和收益不确定性,进而导致缺乏相应的金融工具支持。智利政府的绿氢发展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目光,英国和西班牙也已经开展相关技术实践。未来,腾讯公司也将在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同时,深入参与到企业和行业间的碳足迹追溯、绿氢平台建设和碳减排方案设计中。
Agora 能源转型论坛氢能项目总监Matthias Deutsch 博士介绍了“欧洲绿氢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Matthias Deutsch 博士从欧洲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分析了欧洲能源管道运作现状以及未来氢能网络规划图景,并强调各行业应该尽快形成共识,共同推进“无悔的氢气”建设。欧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巨大,风能、太阳能等应用广泛,为氢能提取和运输奠定了良好基础。尽管化石能源制氢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具有一定投资可行性,但长远来看,可再生氢应该是全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制氢路径。在“无悔氢能”的发展前景下,中欧应致力于氢能的无悔投资和无悔应用合作。
会议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如何实现绿色氢能产业链的规模经济性”展开,由Agora 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工业项目高级顾问王立主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委员会主任、氢能中心负责人张真从中观和区域层面探讨了绿氢实施落地路径。张真女士以山东为例指出,山东的工业副产氢已形成规模,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率的不断增加,未来将进一步向绿氢迈进。在绿氢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其在交通领域和工业体系中的规模性应用值得期待。
德国能源署氢能国际市场发展专家Kim Malin Lakeit在谈到“政策工具和标准化在绿氢全产业链建设中的作用”时指出,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应该提上日程,这需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针对供需两侧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室刘强主任提到,氢能发展可以从光伏行业中借鉴很多。在供给端,氢能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条件,但也迈入这一门槛;在需求侧,政府也在为氢能创造市场,比如在冬奥会场景的应用,而绿氢产业发展应遵循经济规律循序渐进。
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王英歌副总经理指出,氢能发展应立足于双碳目标,需要政策、技术、市场的三轮推动。中国当前氢能市场已经达到供需平衡,但在双碳目标下要进一步向绿氢发展迈进。发展绿氢应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识性目标,同时还有赖于碳交易市场推动形成合理的、经济的和可负担的碳价。
落基山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陈济博士提到,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将在工业部门间得到集中体现,氢能在钢铁冶炼、合成氨和甲醇等领域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随着未来碳市场纳入工业部门,氢能将迈入加速发展阶段。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战略研究部负责人李雷谈到,氢能的发展与天然气行业存在一定类似,当前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可能是未来氢气所要面临的市场行情,而天然气行业最为担心的一点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同时,天然气行业和氢气行业也共同面临着储能技术不断突破的发展背景。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提及,度电价格决定了制氢成本,氢能的未来发展将集中在工业化、分布式能源和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中,氢能优势将集中体现在空中和水上。
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吴竺谈到,在实现碳达峰路径上,氢能受限于自身禀赋和应用场景将扮演辅助角色。氢气制造应该从低电价转换为低成本,未来发展应聚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Agora 能源转型论坛总干事Patrick Graichen博士在会议总结中提出,在全球共同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这个时代就是氢能源的时代,我们将看到由氢能源发展带领的下一次工业革命,氢能领域更低的成本、更多的投资和更广泛的应用,政府、市场、企业都在发挥重要作用,中欧应该实现更紧密地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
整理:朱云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助理研究员
关成龙、何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公众号,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