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共生治理的范式初探:以北极为例
- 从航道问题看北极多边治理范式—以多元行为体的“选择性妥协”进程实践为例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今天的北极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永冻冰盖的融化;人类开发海洋能力和技术的提高为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条件。21世纪伊始,俄罗斯制定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其中北极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北极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根据北极发展战略,俄罗斯计划以若干重点油气田为突破口,揭开该地区新一轮能源开发和地区振兴的序幕。伯朝拉海域、喀拉海海域和亚马尔半岛等大型油气开发项目作为首批项目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纲要。普京认为,“亚马尔和北极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将改变全球能源市场的力量排序”[①]。
2014年9月,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喀拉海海域发现了油气储量巨大的“胜利”油田。根据俄罗斯科学家分析,该油田石油品质不仅优于布伦特原油,而且储量超过墨西哥湾等全球大型油气田,甚至可与沙特现有的所有能源产地相提并论。[②]21世纪,俄罗斯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对未来的全球能源格局、能源市场和能源运输通道将产生巨大影响。俄罗斯凭借北极地区新一轮油气资源开发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油气田产量下降影响财政收入等问题,而且通过油气开发和北冰洋商业航道建设推动油气资源生产地和运输通道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相关地区的产业链,扩大发达地区的经济腹地,改变俄罗斯单一能源经济模式,同时增强俄罗斯北部疆域的安全防御能力,提升俄罗斯在北极、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目前,美欧经济制裁对俄罗斯北极油气开发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北极发展战略关乎俄罗斯的未来。因此,从短期看,虽然美欧制裁影响俄罗斯北极能源资源项目的国际合作进程,许多项目可能无法按期完成,但是俄罗斯可以通过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吸引全球其他地区的合作者共同研发;从长远看,俄罗斯北极地区拥有的巨大能源储备和生产潜力不仅是其经济复兴的重要支撑点,而且是实现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美欧公司为了进入俄罗斯北极能源领域,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智力,中断与俄罗斯合作并不符合其发展战略和利益。相反,美欧制裁俄罗斯对亚太等地区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能源企业进入俄罗斯北极地区,参与北极陆地和大陆架海域油气田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啻为是一个深化两国互利共赢合作关系的良机。
一、俄罗斯启动新一轮北极能源开发
俄罗斯是一个气候严寒、幅员辽阔的北方国家,发展燃料动力系统,可靠地发挥其功能尤为重要。在俄罗斯的整个历史长河中,燃料动力系统,尤其是油气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③]
1.俄罗斯北极能源发展史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始于1964年,当年苏联在其西部北极圈以北亚马尔半岛的塔佐夫斯基地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从此俄罗斯北极地区能源开发拉开序幕。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北极地区共发现了350多个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一些油气田储量惊人,如乌连戈伊、扬堡、波瓦涅科夫、熊岛、扎波利亚尔等产地,前面3个产地的天然气产量占全俄天然气总产量的90%。而在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海域已探明的大型油气田有什托克曼、鲁沙诺夫、列宁格勒和多尔金等[④],以及在喀拉海新发现的“胜利”油田。半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北极西部地区业已建立起良好的工业和生活基础设施,形成了能源工业产业链,与俄罗斯西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融为一体。在苏联解体后的经济混乱年代和金融危机期间,占国家总人口不到2%的北极西部地区创造了15%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俄出口总量的22%,凸显其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⑤]
2.北极能源开发的背景
俄罗斯启动新一轮北极能源开发有其内外因素。国内因素主要表现在:进入21世纪,在普京“强国富民”政策的推动下,俄罗斯整体实力在能源经济的带动下迅速增强,逐渐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状态。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俄罗斯经济复苏的步伐,能源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先后于2008年和2009年提出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战略”,试图走出能源经济的困局。但是,能源和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的主要创汇来源,只有在不断开发新能源基地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推进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使俄罗斯真正走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化轨道。由于俄罗斯老能源基地的产量已达到巅峰,亟需勘探和开发新能源产地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北极能源开发势在必行。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北极海域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争议地段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俄罗斯国旗的举动引发环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的极大不满,五国围绕北极主权的角逐白热化,纷纷向联合国大陆架界线委员会提出扩大海域的申请,后因数据不充分均被退回要求重新提供科学论据。2008年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公布了《环北极资源评估:北极圈内未开发油气资源计算》报告。该报告认为,北极地区拥有超过900亿桶原油,47.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440亿桶天然气凝液储量,共相当于4120亿桶油当量。认为待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占世界待发现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15%和30%,新增储量的84%油气分布在北极近海大陆架500米深处等[⑥]。这份报告出台后,引起全球石油大亨们的极大关注,他们竞相进入北极地区寻求合作机遇。俄罗斯因长期关注陆地油气开采,缺乏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经验,希望通过联合实力强大的国际能源集团,共同合作开发,以期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中掌握先机。
第二,美欧的战略挤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历任领导人都表示愿意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和睦相处,并以实际行动配合美欧在世界热点问题上的行动,如阿富汗战争、削减核武器、国际反恐行动等,但这只是俄罗斯的一厢情愿。事实上,美国和北约利用俄罗斯国力相对衰弱之际,不断挤压其战略空间。20多年来,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欧盟“东扩”以及美国在捷克、波兰部署反导弹基地等针对俄罗斯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俄罗斯西部战略防御带不断收缩,乌克兰危机则将该防御带直接逼至俄罗斯西部边界。气候变暖和北极冰盖融化导致俄罗斯北部疆域的自然安全屏障消失,俄罗斯北部安全形势也面临严峻的新挑战。美国至今未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其战略核潜艇能够在北冰洋自由航行,对俄罗斯东部和北部形成遏制态势。如果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那么势必将加剧俄美在北冰洋海域的战略对持。在这一战略态势下,俄罗斯需要振兴其北极地区,提高整个北部疆域的安全防御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挑战的能力。
二、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的基础
2014年12月,俄罗斯科学家根据最近几十年对北极地区及其大陆架海域的地质层进行勘探的结果,认为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的潜在储藏量不少于2860亿吨。[⑦]俄罗斯北极能源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
1.物质基础。俄罗斯北极地区已探明的油气田主要位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大陆架海域及其周边区域,其中喀拉海海域、伯朝拉海域和相邻的亚马尔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它们分别位于:1)巴伦支海大陆架(包括柏朝拉海)有11个产地,其中4个油田(普利拉兹罗姆,瓦兰杰伊、梅登、多尔金),1个油气田(北古利亚耶夫),3个凝析气田(什托克曼、柏朝拉、列多夫),3个天然气田(北季里金、摩尔曼斯克、路德洛夫)。2)喀拉海大陆架(包括塔佐夫斯基湾和鄂毕湾)有11个产地,其中2个油气田(萨列卡普、尤尔哈罗夫),2个凝析气田(列宁格勒、鲁萨诺夫),7个天然气田(安吉帕尤金、谢马阔夫、托塔-雅辛、卡缅诺梅斯、北卡缅诺梅斯、古果利亚新、鄂毕),[⑧]以及2014年喀拉海大陆架发现的“胜利”油田。
本世纪初,俄罗斯北极新一轮能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亚马尔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和海域。早在1969年,俄罗斯在亚马尔地区就建造了北极地区第一条天然气国内管道。40多年来,亚马尔及其周边地区开采并输送了超过1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一半天然气来自亚马尔的波利亚尔内区。据统计,迄今为止,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采和运输总量超过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挪威北部地区油气总和的3.5倍。[⑨] 2012年10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位于北纬70.5°的亚马尔波瓦涅科夫产地新建成一条直径14.2米、长度约1100公里的“亚马尔—乌赫塔”输气管道对外输送天然气。“亚马尔—乌赫塔”天然气管道的建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复杂,这条管线将连接亚马尔半岛地区其他几大天然气产地,并将这些产地生产的天然气通过该管道对外输气。目前,亚马尔地区正在进行的“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是一个集开发、生产、运输为一体的大型能源综合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是建造大型液化气厂和萨别塔大港。该项目的合作方是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占60%股份)、法国道达尔公司(占20%股份)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占20%股份)。根据“亚马尔液化气”项目规划,2017年将完成液化气厂的建设任务,并投入生产。液化气工厂的生产总量将达到1650万吨,其生产的液化气主要经由北方海航道运往亚洲和欧洲市场。
亚马尔半岛北面的喀拉海大陆架海域的三大地块是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领域的另一个重大油气开发项目。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初步评估,该地段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50亿吨和10万亿立方米[⑩]。2014年9月,在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一地区成功地发现了油气储量巨大的“胜利”油田。早在2013年,普京就表示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改变全球能源市场的力量排序。“胜利”油田的发现无疑为普京的这一论断提供了事实依据。
2.政策和法律支持。首先,普京在总理任期和总统第三任期内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北极能源开发的政策和规划。2009年,普京在2003年能源战略文本基础上修改并批准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以下简称《2030能源战略》),明确了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2030能源战略》提出,要将俄罗斯能源开采、加工和出口中心向国家的北部和东部转移,形成能源稀缺与能源富足地区新的、合理的产业布局[11]。同年出台的《2020年前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原则》(以下简称《北极原则》)将俄罗斯北极地区视为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2013年2月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下简称《北极战略》)和《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以下简称《北极国家纲要》)则进一步阐述了北极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了“要建立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的资源储备基地,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综合体长期稳定发展,以应对2020年后传统开采地产量的下降局面”。为了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实施将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与其他开发地区连成一体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季马诺-伯朝拉含油气地区和巴伦支海域、伯朝拉海域、喀拉海海域、亚马尔和格达半岛大陆架油气资源新产地。”同时为了解决北极地区能源的运输和出口问题,要“完善北极大陆架资源开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俄罗斯能源出口国际市场多渠道。”[12]2013年9月,普京在第三届“北极—对话之地”国际论坛上强调:“北极掀开了工业突破、经济和基础设施急速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俄罗斯北极地区正加紧勘探天然气、石油、矿物资源新产地;建设大型交通、能源设施;复兴北方海航道。”[13]俄罗斯为了吸引国外投资者投资北极油气项目,于2014年6月出台了有关《东西伯利亚、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日本海等地油气资源开采税优惠法》,对新开发的大型油气田实行免征出口税等优惠政策。
其次,普京出任总统后,俄罗斯不断修订和完善立法加强联邦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力度,先后出台了《地下资源法》修正案、《矿产资源法》、《天然气出口法》和《液化气出口》规则等法律条款,极大地加强了国家对能源和资源产业的垂直控制。普京在总统第二任期内大力推行集约化和国有化,通过重组和合并,组建起集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于一身的垂直一体化大型石油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为提高国有油气资本的集中,俄罗斯政府采取司法、行政和市场等多种手段,强行将寡头和外企控制的能源企业控股权低价拍卖给国有公司,从而造就了两家由国家控股的大型国有天然气和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两家公司业已成为世界能源舞台上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商。
再次,加强联邦政府对北极地区陆地和海域的行政管理。2014年5月,俄罗斯发布《关于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陆地领土》总统令[14],从法律上划定俄罗斯北极陆地疆域,将北极陆地和北冰洋海域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域。联邦政府统一管辖俄罗斯北极陆地疆域和北冰洋海域。在联邦政府的直接参与和管控下,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权,特别是大陆架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权主要由俄罗斯两大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瓜分。截止2014年底,两家公司共拥有北极地区113个油气开发许可区块中75.4%的地块,其总面积达94%,相当于175万平方公里[15]。除此之外,只有诺瓦泰克和卢克石油等少数几家私营油气公司参与北极陆地和大陆架油气项目的共同开发。
三、俄罗斯北极能源的发展前景
本世纪初,俄罗斯因国际能源价格暴涨,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增长,2008年基本恢复到苏联解体时的状态,但是,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提高并未改善其以能源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俄罗斯经济仍为能源经济模式。2012年普京曾撰文表示,至少在21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安全和现代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6]可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俄罗斯经济实现增长的主要途径仍是“开采、加工和利用矿物原料”,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出口能源资源换取财政支持。因此,俄罗斯北极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对其经济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这一地区将取代传统产地成为21世纪俄罗斯的主要能源基地。但是,应该看到,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进行的新一轮能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极其艰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安全问题。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长的趋势面前十分脆弱。油气溢出是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最严重的挑战。与地球上其他海域相比,在极地冰区发生的油气溢出以及开采人员和设备带来的污染更加难以清理,北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更加缓慢。这些污染和排放将给脆弱的北极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假如这种事件发生在北极地区,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是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二是技术和设备问题。在北极冰区及其大陆架海域环境中提取资源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俄罗斯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注重陆地开发而忽视大陆架开发,其结果是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设备和经验落后于美欧等国际大能源集团。尽管俄罗斯拥有研究和开发大陆架资源所需的制造基础,但是需要引进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例如在大陆架海域复杂冰层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开采油气的高价值的先进技术等。
三是资金问题。北极陆地和海域的油气田项目的投资要比其他低纬度陆地和海域同样项目投资高出很多。例如,在北海水域开采油气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在喀拉海大陆架油气田的开发。俄罗斯北极陆地和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采和运输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上世纪动荡的90年代破坏了苏联时期业已建立起来的北冰洋沿岸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通讯网络,重新恢复并扩建这些基础设施和运输通讯网络是一项需要大投入的艰巨任务。
四是能源价格变动和美欧制裁因素影响。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下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动对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造成直接影响。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成本高,国际油价持续下滑等因素将严重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俄罗斯北极油气开发是受美欧制裁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领域,美欧石油企业被迫中断或减少与俄罗斯在北极等地的能源合作项目,对俄罗斯获取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投资设置了障碍。
尽管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北极丰富的能源资源。世界老资源产地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已经在许多地区出现产量下降问题。例如,白海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许多产地生产量均开始走下坡路,急需开辟新资源产地取而代之,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创新,新能源的出现虽然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形成一定的竞争,但是它们无法取代传统能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多方预测,2030年之前,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与本世纪初相比可能增长60%。[17]
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大力推行欧亚并重、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平衡政策,这一政策在能源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美欧制裁迫使俄罗斯转向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能源消耗最大的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东北亚国家为了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谋求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寻求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希望参与俄罗斯北极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合作。俄罗斯加强与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即可弥补美欧企业暂停合作造成的损失,又可为亚太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提供安全保障,这种局面符合双方的各自利益需求。因此,俄罗斯北极能源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不可限量。
四、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展望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根据英国BP公司的统计,2011年,中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仅20亿吨,当年开采石油为2.036亿吨,而进口石油则达到了3.28亿吨,对外依赖度达到了56%。已探明天然气储量 3.1万亿立方米,当年生产1025亿立方米,消费则达到1307亿立方米。[18]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和能源消费及进口总量很可能世界第一,能源对外依赖度将超过60%。因此,寻求能源的多元化供给渠道,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获得稳定的能源资源,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尤其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之一。
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20年来,两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稳步提升,201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952.8亿美元。中俄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在2015年之前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以及在此基础上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中能源领域的合作占主导地位。过去十年,俄罗斯对华出口产品中60%以上是能源产品,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只会上升。最近几年,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两国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双方商定,中国将在30年内,从俄罗斯每年购买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总价值4000亿美元,预计将于2018-2019年期间开始供气。同年9月1日,俄罗斯启动对华提供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建设工程。此外,中俄两国计划将于2015年签署西线“阿尔泰”管道供气合同、政府间协议及技术协定等。西线管道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北极的亚马尔地区。
中国能源企业已开始涉足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田开发等项目,除了“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中国几大能源集团,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参与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能源勘探、开发,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例如,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一系列有关地震研究、地质勘探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共同投资项目的合作文件。双方商定在俄罗斯北极大陆架巴伦支海和伯朝拉海相关地段进行合作。中石油还参与俄罗斯北极涅涅茨自治区等地区陆地地段的油气开发工作。
俄罗斯虽然在大陆架油气开发领域技术和设备不及一些国际能源大集团,但是2014年俄罗斯运用本国技术在伯朝拉海域建立起全球首座抗冰石油钻井平台“普里拉兹诺姆”,表明俄罗斯在北极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另外,俄罗斯在极地环境下的陆地开采技术先进,经验丰富,有些技术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此外,俄罗斯对本国私人企业和外商参与北极地区能源开发持欢迎态度。为了吸引国外投资者,俄罗斯专门出台了针对北极和远东等条件艰巨的地区新开发的大型油气田实行免征出口税等优惠政策。普京总统几乎亲临每一次大型油气项目国际合作的签字和启动仪式。
在美欧制裁的影响下,俄罗斯被迫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国无疑是俄罗斯最为看重的合作伙伴之一。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缺一不可的。对中国而言,首先,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油气田的开发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和拓展两国边境地区和沿岸重要港口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其次,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生态安全问题需要更多地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清洁能源天然气,中俄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油气供应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再次,俄罗斯开发北极油气资源与北冰洋新航道建设密切相关。最近几年北冰洋进行了多次商船试航,试航结果表明,北冰洋航线未来的经济价值和安全性并不逊色于传统航线。北冰洋航线对于中国而言,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地缘政治安全角度看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外贸主要依靠海运,由于中日关系和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传统商业航线又基本受制于美国,加之海盗猖獗,护航费用上升等因素,北冰洋航线的利用价值将随着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和海运正常化而不断提升。
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发展体,如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已经与俄罗斯就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中俄两国拓展在北极的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基础。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基础。中俄两国可望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能源安全。中国应该成为北极能源开发的参与者,而不是进口市场。
结语
北极冰原和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尚未完全掌控的领域,虽然人类已经在相关技术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北极地区的不解之谜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势必将推动极地海洋资源开发新技术和环保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既是资源所在国的财富,也是地球的财富。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目前世界尚无一国拥有在永冻冰条件下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的设备和技术,人类应该学会这一技术。因为,21世纪下半叶,不仅俄罗斯,而且整个人类世界需要北极的油气资源。[19]
文献来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注释:
[①] Путин. Освоение Ямала и шельфа Арктики изменит расстановку сил
на мировом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м рынке
http://www.arctic-info.ru/News/Page/pytin--osvoenie-amala-i-sel
_fa-arktiki-izmenit-rasstanovky-sil-na-mirovom-energeticeskom-rinke)
[②] Нефть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Победа - одна из лучших в мире. Арктические ведомости, 2014.№4(12),с.136
[③] С.З日兹宁著,王海运、石泽译审:《俄罗斯能源外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65页
[④]В.И.Богоявленский, Нефтегазо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системы в Арктике.
Арктические ведомости. 2014, №2(10).
[⑤] Основы стратеги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арктической зоны России.
http://www.arctictoday.ru/council/654.html.
[⑥] U.S. Geological Survey, “Circum-Arctic Resource Appraisal: Estimate of Undiscovered Oil and Gas North of the Arctic Circe”, USGS Fact Sheet 2008-3049, Denver, 2008.
http://pubs.usgs.gov/fs/2008/3049/fs2008-3049.pdf
[⑦] Запасы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в Арктике оценили в 286 млрд тонн.
http://www.arctic-info.ru/news/17-12-2014/zapasi-nefti-i-gaza-v-arktike-ocenili-v-286-mlrd-tonn
[⑧] Конышев В.Н.,Сергунин А.А. Арктика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ий политике .
Москва,2011,p22
[⑨] В.И.Богоявленский, Нефтегазо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системы в Арктике.
Арктические ведомости. 2014, №2(10).
[⑩] “'Роснефть' и BP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на шельфе в РФ”.
http://top.rbc.ru/economics/15/01/2011/527697.shtml
[11]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
http://www.minenergo.gov.ru/activity/energostrategy/
[12] Стратегия развития Арктической з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
http://www.government.ru/docs/22846/
[13]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пленар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III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арктического форума «Арктика – территория диалога»
http://www.kremlin.ru/transcripts/19281
[14]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02.05.2014 N 296 "О сухопутных территориях
Арктической з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consultant.ru/document/cons_doc_LAW_162553/
[15] В.И.Богоявленский, Нефтегазо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системы в Арктике. Арктические ведомости. 2014, №2(10).
[16] статья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О наши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адачах». http://er.ru/news/73145/
[17] [俄]日兹宁著,王海云 石泽译审:《俄罗斯能源外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18]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2,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Statistical-Review-2012/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2.pdf
[19] Запасы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в Арктике оценили в 286 млрд тонн.
http://www.arctic-info.ru/news/17-12-2014/zapasi-nefti-i-gaza-v-arktike-ocenili-v-286-mlrd-t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