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龙静
- 助理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副主任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迎接亚洲经济的新世纪
- 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扩散与转移 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拜登的能源气候政策预判
- 蔡英文主政下台湾当局对美游说活动
- 从现代世界体系发展演变探析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走向 ———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路径
- 发展阶段、技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格局调整———兼论大国政治驱动的新区域主义
- 发展阶段、技术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格局调整———兼论大国政治驱动的新区域主义
- 非洲债务问题的议题化及其影响
- 非洲债务问题的议题化及其影响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 新开发银行和智库伙伴共同鸣响五重奏
- 可持续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新阶段政策改革方向
- 亚投行新一轮扩员的意义与影响
- 日本加入亚投行有新动向但未形成共识
- 新开发银行与亚投行的差异化发展
从欧洲大陆看英国公投
龙静
2016-12-26
由于在布鲁塞尔进行短期访学期间正值英国进行脱欧公投之际,笔者有机会身处“欧洲心脏”,近距离观察欧盟及欧洲大陆的各主要成员国对英国脱欧公投的态度,以及对可能结果的反应,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
首先,从英国国内政治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如果英国成功脱欧,则意味着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成为英国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公投的必要性本身就是英国保守党出于国内大选的政治需要而人为放大并制造出来的。如果不是卡梅伦的竞选团队为了在2015年大选中击败左翼的工党,这个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议题完全是可以被边缘化的。随着公投之日的临近,“脱欧派”和“留欧派”围绕去留的利弊展开了攻势强大的宣传和辩论。许多问题被“脱欧派”故意夸大或错误引导,例如移民问题、土耳其入盟问题、会费问题、法律制订权问题等。以卡梅伦为首的“留欧派”不得不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来说服民众选择留在欧洲,力挽这场始于两党竞争而引发的危机。这场辩论也扩大了英国社会内部的分裂。今后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不得不用更长远的时间和更巨大的资源来弥合这些裂痕。
其次,从英国脱欧的角度来预判未来。最让欧盟担心的莫过于英国脱欧后鼓动起欧洲大陆上更多的民粹主义者,产生更大的“脱欧”离心力,不仅无法使欧洲一体化前行,反而侵蚀来之不易的一体化成果。为此,欧盟必将让英国付出高昂代价,来遏制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从经济代价来看,欧盟不会容忍英国继续以非欧盟成员的身份留在欧洲单一市场机制内,坐享内部成员国才享受的各类便利和优惠。英国必须同欧盟就经贸关系的新定位开展一系列谈判。从政治与社会代价来看,英国也必须与欧盟就欧盟公民在英工作和英国公民在欧盟工作所涉及的社会福利、签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磋商。有预测说,这些谈判将可能耗时10年之久。而在这一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欧盟和英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势必下跌,无论对英国还是对欧盟的经贸和投资都会不同程度受损。
对于英国缺席的未来欧盟,成员国们也各怀担忧。法国、波兰、意大利等国担心,缺少了英国在欧盟内的制衡,德国会变得一家独大,主导欧盟的决策方向。德国也担心,恐德、反德联盟会就此在欧盟内逐渐形成,破坏欧盟内部团结。但也不乏一些积极的展望:一些对欧盟的社会政策、安全与防务政策有所期待的成员国表示,没有了英国的强烈反对,这些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有可能得到突破。
再次,从英国继续留在欧盟的角度来展望未来一体化形势。欧盟及大陆一侧的成员国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体化进程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一方面,欧盟当前面临的许多危机只有通过继续深化一体化进程,采取超国家的治理方式才能解决。但另一方面,忌惮于呈如火如荼之势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各成员国政府不愿涉险犯难,进一步让渡主权,而更趋于采取各自为阵的国家策略来应对危机。各国的反应同欧盟的发展需要南辕北辙,一体化的动力难以凝聚。同时,多速欧洲也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欧元区与非欧元区、申根区与非申根区,还有欧盟内部一些传统次区域内的更紧密合作,这些都使欧盟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变数。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透过此次公投,对欧洲当前民主的发展情况、欧盟合法性面临的诸多挑战等进行了更深刻的剖析和反省。欧洲智库人士指出,近年来,欧盟的合法性基于欧洲议会选举体制的发展、立法权力的扩大得到不断加强。但是欧盟委员会作为一个拥有重要的提出议案、执行欧盟法律与项目、监管执行情况的核心部门,其合法性与权力难以匹配。这类质疑很大程度上又转化成为反欧、疑欧力量的话柄。因此,欧盟的机制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本世纪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缩小了老新成员国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这些成果构成了欧盟持续推进一体化所倚赖的“产出型合法性”(output legitimacy)。但由于欧盟在危机中采取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一体化红利被连续爆发的危机与问题覆盖和侵蚀,动摇了欧盟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现在的困境。同时,还有欧洲学者指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公投形式,表面上看是民主规模的扩大,但实质上却蕴含着民主质量的一泻千里。欧盟成员国内部民主发展的趋势堪忧。
首先,从英国国内政治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如果英国成功脱欧,则意味着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成为英国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公投的必要性本身就是英国保守党出于国内大选的政治需要而人为放大并制造出来的。如果不是卡梅伦的竞选团队为了在2015年大选中击败左翼的工党,这个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议题完全是可以被边缘化的。随着公投之日的临近,“脱欧派”和“留欧派”围绕去留的利弊展开了攻势强大的宣传和辩论。许多问题被“脱欧派”故意夸大或错误引导,例如移民问题、土耳其入盟问题、会费问题、法律制订权问题等。以卡梅伦为首的“留欧派”不得不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来说服民众选择留在欧洲,力挽这场始于两党竞争而引发的危机。这场辩论也扩大了英国社会内部的分裂。今后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不得不用更长远的时间和更巨大的资源来弥合这些裂痕。
其次,从英国脱欧的角度来预判未来。最让欧盟担心的莫过于英国脱欧后鼓动起欧洲大陆上更多的民粹主义者,产生更大的“脱欧”离心力,不仅无法使欧洲一体化前行,反而侵蚀来之不易的一体化成果。为此,欧盟必将让英国付出高昂代价,来遏制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从经济代价来看,欧盟不会容忍英国继续以非欧盟成员的身份留在欧洲单一市场机制内,坐享内部成员国才享受的各类便利和优惠。英国必须同欧盟就经贸关系的新定位开展一系列谈判。从政治与社会代价来看,英国也必须与欧盟就欧盟公民在英工作和英国公民在欧盟工作所涉及的社会福利、签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磋商。有预测说,这些谈判将可能耗时10年之久。而在这一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欧盟和英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势必下跌,无论对英国还是对欧盟的经贸和投资都会不同程度受损。
对于英国缺席的未来欧盟,成员国们也各怀担忧。法国、波兰、意大利等国担心,缺少了英国在欧盟内的制衡,德国会变得一家独大,主导欧盟的决策方向。德国也担心,恐德、反德联盟会就此在欧盟内逐渐形成,破坏欧盟内部团结。但也不乏一些积极的展望:一些对欧盟的社会政策、安全与防务政策有所期待的成员国表示,没有了英国的强烈反对,这些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有可能得到突破。
再次,从英国继续留在欧盟的角度来展望未来一体化形势。欧盟及大陆一侧的成员国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体化进程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一方面,欧盟当前面临的许多危机只有通过继续深化一体化进程,采取超国家的治理方式才能解决。但另一方面,忌惮于呈如火如荼之势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各成员国政府不愿涉险犯难,进一步让渡主权,而更趋于采取各自为阵的国家策略来应对危机。各国的反应同欧盟的发展需要南辕北辙,一体化的动力难以凝聚。同时,多速欧洲也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欧元区与非欧元区、申根区与非申根区,还有欧盟内部一些传统次区域内的更紧密合作,这些都使欧盟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变数。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透过此次公投,对欧洲当前民主的发展情况、欧盟合法性面临的诸多挑战等进行了更深刻的剖析和反省。欧洲智库人士指出,近年来,欧盟的合法性基于欧洲议会选举体制的发展、立法权力的扩大得到不断加强。但是欧盟委员会作为一个拥有重要的提出议案、执行欧盟法律与项目、监管执行情况的核心部门,其合法性与权力难以匹配。这类质疑很大程度上又转化成为反欧、疑欧力量的话柄。因此,欧盟的机制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本世纪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缩小了老新成员国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这些成果构成了欧盟持续推进一体化所倚赖的“产出型合法性”(output legitimacy)。但由于欧盟在危机中采取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一体化红利被连续爆发的危机与问题覆盖和侵蚀,动摇了欧盟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现在的困境。同时,还有欧洲学者指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公投形式,表面上看是民主规模的扩大,但实质上却蕴含着民主质量的一泻千里。欧盟成员国内部民主发展的趋势堪忧。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