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冰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所长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G20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 全球经济治理:新挑战与中国路径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接力杭州峰会,续写世界和平发展新篇章
- 中国推动G20发挥全球治理的领导作用
- 成玉麟接受新华社采访,从日本视角评述G20杭州峰会
- 巴西总统可能是最需要G20的人
- 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共筑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 杭州峰会一大亮点:助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 G20让世界看到中国不是“挑战者”而是“建设者”
当地时间6月28日至29日,第十四次G20峰会在日本举行。
与10年前首次举行峰会相比,G20所需要面对的国际环境、挑战,甚至G20本身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G20还需做出怎样的改变,以应对挑战?为此,本版编辑特请专家来做一番解读。
1 本届峰会不易 问题多且棘手
问:您如何评价G20大阪峰会?
答:此次峰会召开前,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特别是中美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世界银行4月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9年70%的全球经济体增速将会下降。全球增长在2017年达到接近4%的峰值,2018年放缓至3.6%,预计2019年进一步降至3.3%。尽管3.3%的全球扩张仍处于合理水平,但很多国家的经济前景仍极具挑战性,短期内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尤其是随着发达经济体增速趋同于适中的长期潜在水平。因此,全球急需G20平台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来应对当前不确定性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中美元首在G20大阪峰会的此次会晤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于稳定中美双边关系,而且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看,本届峰会筹备时间短,仅有半年时间,但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颇为棘手。在此背景下召开的大阪峰会能够达成一份包含12页内容和16个附件的领导人宣言相当不易。G20大阪峰会对于日本而言也创造了两个首次:一是G20峰会首次在日召开,二是日本进入令和时代的首次重要多边主场外交。
本届峰会主题包括八个方面:全球经济、贸易投资、创新、环境能源、就业、妇女赋权、发展和健康。其中,妇女赋权和健康领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日本峰会的特色议题,与移民、中小企业发展和就业等经济议题相关。日本在老龄社会应对和实践方面有优势,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亚洲地区老龄化及全球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都呈上升趋势。如何应对老龄化经济的转型,处理好移民的相关领域政策,以及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和市场转入的支持,本届峰会给出了政策应对方案,提出了8个优先政策领域:运用数据分析和证据来判断哪些政策有用;加强数字化和金融能力;支持长期的金融计划;定制——强调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创新——利用普惠性技术;保护——应对金融滥用和对老年人的欺骗;鼓励利益攸关方参与——一个多部门途径;锁定关键人群——强调脆弱人群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附件的《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提出了6条原则,将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因素、社会因素、治理因素、经济效率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和增长因素都考虑在内。此外,还有《G20人工智能原则》也具有突破意义。
2 继续保持对话就是最大的进步
问:从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到如今“与贸易保护主义斗争”这样的字眼进不了领导人宣言,如何看待G20的这种“退步”?
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保持市场开放是G20作为全球经济事务首要平台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今年G20领导人宣言中没有出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明确文字表述,但宣言中第八条提出了“G20成员方致力于实现自由、公平、无歧视、透明、可预期和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并且强调要保持市场开放。”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种表述。美国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强调美国优先的贸易单边主义,将全球自由贸易的共同利益置于美国国家利益之下,无疑是一种贸易霸权行径。尽管如此,领导人宣言还是对WTO改革这一全球关切议题作出回应。应该说,这份领导人宣言在措辞上试图平衡和协调各方观点,体现了最大共识。
不能将领导人宣言中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看作是G20的“退步”,主要有三点理由:第一,全球化大趋势下全球治理议题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明显,各国意见分歧难免,如何寻求共识,共同寻找解决全球治理赤字是G20的重中之重,有分歧正常。第二,G20不再仅仅是一个协调全球经济事务的首要平台,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治理平台。其包罗广泛的对话网络,涵盖了领导人、部长级、工作组,外围社会组织比如智库、劳工、青年人等各种群体对话。这一综合性的对话治理平台能够保持持续性的对话,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全球性问题和治理不是哪个国家说了算,参与主体也不仅仅是政府,而是所有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和共同说了算。第三,G20兼具危机应对和长效治理双重功能,贸易危机的应对只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如今的G20更像是一个增信释疑、答疑解惑的平台,回应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热点,对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展的重要议题进行对话磋商寻求解决之道的平台。不能仅仅以某个对话议题是否取得实质进展为标准判断G20的进步和退步,从某种意义上看,保持对话的G20就是进步的G20。
3 灵活开放机制更适合现实需要
问:有人认为由于缺乏相应配套机制,G20的许多共识难以落地。您对此怎么看?
答:其实,习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会的发言中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在世界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在国际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习主席提出G20要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增无减,倡导各方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发展大势,胸怀共同未来,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要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三要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四要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通过平等协商扩大共识。这些倡议为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指明了方向,也为G20框架下的国际协调和对话指明了方向。
如何认识G20对话机制?多数批评集中在它缺乏执行落实机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秘书处,共识履行效果缺乏核查。但是,是否一个具有执行机制、有秘书处和核查机制的G20就一定更好?相比较而言,一个灵活开放的对话机制可能更适合当前的全球治理复杂多变的现实需要。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治理赤字,治理赤字的根源并不是缺乏全球层面的治理执行机制,真正的治理赤字根源在于全球发展失衡,具体表现在富国和穷国、富人和穷人,以及新兴崛起国家和传统实力大国之间的财富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均,引起了关于社会公正、公平的广泛讨论。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加剧,是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和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对劳动力和社会发展的冲击日益显现,由于技术鸿沟加大导致的发展鸿沟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焦虑。G20在回应全球治理问题上,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发展治理赤字问题,因此加强发展对话,拓展发展合作,不断扩大发展共识应该成为衡量G20对话机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4 G20提供基础对话和治理平台
问:面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边外交抢镜多边外交,G20是否还能发挥作用?G20还需作出什么改变?
答:G20峰会期间,小多边和双边领导人会晤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大阪峰会中美领导人的会晤、美俄领导人会晤、中俄印三边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双边对话和互动固然重要,往往也发挥着达成共识的关键性作用,但是并不能取代G20多边对话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每年一次的相对固定峰会机制,围绕全球重要议题和敏感议题的对话成本将会急剧上升。G20机制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对话平台和机会,为全球治理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持续性的基础对话和治理平台。
着眼于未来G20对话,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G20峰会的政策对话应更多关注政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危机应对和维护金融稳定是G20的固有职责,与此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加入,G20应更多关注政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以有利于增加社会融合和人民福祉为己任,G20不只是领导人的政策对话峰会,而且是一个肩负持续性发展使命的集体领导机制。
第二,G20保持对话的可持续性越来越重要。在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贸易失衡方面效果有限,无论是数量化的指标管理(比如参考性指南)还是限制性贸易措施(比如惩罚性关税)以及汇率手段,其实际效果都十分有限,并且这些贸易限制性措施还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滋生对立情绪。在WTO改革问题上,各方立场分歧,也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得到解决。因此,G20机制的可持续性是实行全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2016年G20杭州峰会明确将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核心地位,这一点应该在后续的峰会中得以延续和不断加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浪潮迫使政府更加关注收入不平等加剧问题,并试图从国内和国际寻求解决和应对资源,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国内税收制度改革和摒弃多边贸易自由化协定就是典型例证。为此,G20应倡导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增加政策透明度,并加大对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全球发展的外溢效应评估,以维持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
第四,G20应该重视加强与地区性机制和组织的对话。G20成员基本都是地区代表性国家,欧盟本身也是地区组织,G20有责任在地区性的协调机制建设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全球多边协调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的境遇下,加强地区性的小多边协调不仅必要而且更为有效。因地理位置毗邻和利益攸关,地区国家加强合作和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相对更容易达成共识和付诸行动。因此,G20推动和引导地区合作,并且加强与地区组织协调与合作,将有利于增强其影响力和有效性。
第五,全球治理话语权和全球责任承担应实现对等原则。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都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美国这样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抛弃国际责任的国家应对等地减少其在全球治理机构中的话语权,以体现权利和责任的对等原则。G20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对话平台,应该在倡导和主张国际正义方面发挥更为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
文献来源:新民晚报,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