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迎红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主任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当地时间7月16日晚,新一届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全会,表决通过选出了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德国前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这也是新一届欧洲议会组局后通过的首个任命决议,最终花落传统主流党团欧洲人民党。
欧洲议会选举是今年欧洲的政治大事,其选举结果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对比变化是欧洲政治格局重要的风向标。本次选举结果中,欧洲绿党、民粹主义“异军突起”,传统主流政党受挫,一时之间“输赢毕现”。但其背后的政治博弈似乎刚刚拉开帷幕。本站近期访问了我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研究员,请她为我们解读新组局的欧洲议会及欧洲政坛走向。
欧洲内部已发生深刻变化,迈进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主流政党支持率有所下降,但民粹主义尚不能逆风翻盘。新一届欧洲议会格局中“大党变弱,小党变强”,但欧洲一体化进程得以保证。
Q 新组局的欧洲,谁是真正赢家?
答:单从选票结果看,由绿党和自由党等组成的“中间派”力量是选举中的大赢家,其在欧洲议会和欧洲政坛的地位都将上升,成为传统政党拉拢和依靠的对象。而传统主流政党席位明显下降,未到半数,失去了议会控制权;民粹主义极端政党也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过去五年,围绕欧洲一体化等问题,欧洲内部疑欧、反欧势力不断涌动,给传统主流政党力量带来巨大挑战。在选举前,各界担心右翼极端势力或许可能重塑欧洲政治版图,但结果倒还差强人意。根据2019年5月28日欧盟网站出炉的统计数据来看,中间派的自由党、绿党“成功劫走”了一部分选票,使得疑欧、反欧的政党团体仅获得28%的席位,亲欧力量(人民党、社会党、自由党、绿党)保持住了在议会中2/3比重的上风优势。也就是说,欧洲基本盘稳住了,同时中间派力量上升,极端政党力量最终未能逆转风云。
从新一届欧洲议会格局来看,中间派和民粹主义的上升导致传统政党、中间派、极右翼民粹政党形成相互抗衡但又相互依赖的板块,议会格局由原来的“二龙戏珠”变成“诸侯割据”,欧洲议会决策难度上升,过去只要传统中左、中右政党联手,就可以决定大多数普通议案,现在必须联合其他党团获取支持率。这意味着议会内的各方博弈、合纵连横将加剧。
因此,新一届欧洲议会力量实际上变得更加分散,并没有绝对赢家。至于反欧、疑欧势力近年来带来的局势搅动和颠覆,“亲欧派”得以险胜,未来能否进一步凝聚共识,带领欧洲走出彷徨,仍需进一步观察。
Q 欧洲主流政党真的被极右翼“打散”了吗?
答:其实本次选举结果中十分真实地反映了欧洲民众经历欧盟近几年政治分歧、民粹蔓延、社会失控等诸多问题后,对当下欧洲走向的选择。一边是造成欧洲乱局的传统主流政党,他们曾带领欧洲走向统一与繁荣,但其官僚主义作风、脱离民众的高高在上姿态,让民众不满已久。譬如法国经济停滞、民众失业的困境与马克龙总统“上街就能找工作”的“不知民间疾苦”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官民脱节的直接体现。民众的失望自然地反映在下滑严重的支持率上。
而另一边是从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的民粹主义力量,他们对欧盟、对精英政策提出质疑,为欧洲社会危机下的民众提出所谓的民粹方案,很快俘获一部分人心。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反对布鲁塞尔的强势官僚主义,并不是反对欧洲统一市场,他们依然希望享受欧洲统一市场的利好;对于强势崛起的民粹主义政党力量,因担心其极端行为或许会造成更大的局面失控,亦不会轻易给予支持。
因此在本次选举中,更为务实主义的中间派力量“脱颖而出”,像自由党、绿党这类中间派政党多是在不断的与其他政党搭配、联合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他们更符合老百姓心中接地气、稳妥型的政党期待。
至于对主流政党的冲击有多大,总体来说,大党变弱、小党变强,一降一升的局势,确实让传统政党优势明显变小,两个主流党团合计只获得了44%的席位占比,这意味着在今后各项欧洲议案中主流政党确实不能像以往一样发挥绝对主导权。但目前来看,亲欧力量团体在议会席位中占据上风优势,疑欧、反欧势力所占的28%的席位,远未达到“少数决定权”所需的33%席位率,难以阻挠相关亲欧议题的通过,并且也难以推行任何反欧政策。
但也需注意到,部分极端政党为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已逐渐采取“去极端化”做法以争取更多选票。玛琳娜•勒庞(Marine Le Pen)在2018年将其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从“国民阵线”更名为现在的“国民联盟”,与过去极右翼形象做切割,并用联盟一词以示团结与和合作,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主动淡化与“勒庞”家族的联系,以摆脱极端政党定位。在本届议会选举,“国民联盟”以23.31%的得票率在法国获胜。
因此,传统主流政党想要继续巩固优势,不被对手“打散”,除了要加强内部改革,还应重视并持续关注极端政党发展态势。
本届议会选举中,绿党在多个老欧洲国家取得不俗成绩,尤其在法德两国取代中左政党成为左翼第一大党。
Q 有评论称“欧洲渐绿”,是否意味着欧洲未来将主导推动新一轮“气候政治”?
答:绿党作为本次欧洲议会选举的赢家之一,其赢面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民众对于传统主流政党的失望,同时对右翼极端政治力量尚不信任的基础上,于是转向政策取向亲欧并且更为务实(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经济自由化)的中间派力量。绿党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欧洲渐绿”,比较显著的表现是本次议会选举中绿党在多个“老欧洲”国家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在法国排名前三、在德国冲到了前二,一举取代传统中左政党成为左翼第一大党,是选举中的赢家。但就单个党团而言,支持率上升最大的赢家其实是自由党( 4.77%),其次为极右翼的民族与自由欧洲( 2.91%),第三才是绿党( 2.25%)。整体支持上升并将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由绿党和自由党等组成的“中间派”力量。未来自由党和绿党无论在欧洲议会还是欧洲政坛的地位和作用都将上升,成为政党之间拉拢的“香饽饽”。其关注的亲欧议题、环保和自贸协定等将影响欧洲未来政策走向。
很多人会把绿党上台和气候政治挂钩,事实上,欧洲历来对气候政治关注度颇高,气候政治是欧洲主流政治的一个重要议题和政策共识之一。传统中左、中右政党都十分关注气变问题,并将其视作欧洲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领域,如欧洲主导的巴黎协定。绿党在本次选举中的胜利有利于今后在气变、环保等议题上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引用源自2019年5月28日18:06欧盟网站统计结果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