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于宏源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 所长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
-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挑战与战略选择
- 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 启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和平之海
- “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
- 蒙古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动因、实施路径及存在问题
-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私营化初探
- “一带一路”应促进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用“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意义
- 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安全互动特点
- 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与海上通道安全
- 如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海上丝路区域的安全治理问题浅析
- 印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应、特点和中国的选择
从理念到行动:全球气候治理成功转型
于宏源
2015-12-14
12日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建章立制”。在气候变化科学的基础上,国际社会达成共识——能源转型、低碳经济、气候韧性提升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和优先任务。正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所言,《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在关键时刻,各缔约方都做出了对本国人民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
以往的全球气候谈判以大国政治为主线,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相关谈判阵营,如欧盟、伞形集团、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展开激烈博弈。然而,随着低碳经济风起云涌、可再生能源遍及全球、气候风险加剧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各国纷纷开始强调务实的气候行动。
从《巴黎协定》的内容看,已经进行20年的国际气候谈判也进入逐渐从“政治博弈”转向“气候行动”的发展阶段。
首先,气候风险加剧,促使各国形成更严格的环境气候变化标准。科学报告不断警示世人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气候治理的紧迫性,巴黎大会则从政治和长期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黎协定》最重要的亮点是提出“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并把减排量减至400亿吨”。
其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推动气候变化的热情不断上升,巴黎气候大会凝聚了高度的气候共识。已有185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制定了减排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其中包括处于战乱的索马里、伊拉克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不断“水落石出”,推动本次会议达成全面、平衡的结果。
第三,《巴黎协定》 致力于鼓励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鼓励自下而上的减排努力。在《巴黎协定》中,政府、企业、社会等也被称为气候变化的利益和责任攸关方。联合国呼吁“社会、私营部门、金融机构、城市和其他次国家级主管部门努力处理和应对气候变化”。
回望此次大会,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国家和政府数目之多在多边外交中前所未有。《巴黎协定》将涵盖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194个国家加欧盟),超过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员数量,是过去10多年来首次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框架。参与第一周气候峰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约有138个相关国家领导人陆续齐聚巴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政治意愿,规模之大,层级之高,创下联合国多边谈判的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改变,从“跟随”到“主导”,这体现在谈判过程、谈判内容和更多责任的担当。中国正在凭借中美间已经建立的全面能源和新经济领域的合作框架,积极拓展大国低碳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所阐述的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诉求和观点,在大会进程中不断得到体现。毫无疑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中国正开启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就在12月1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一致同意致力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对参与全球治理具有意义重大,中国正以积极自信的战略姿态投入到全球气候治理的构建之中。中国对于巴黎大会进程的贡献和积极推进不可忽视:从去年北京APEC会议开始,中国与美国、欧盟、法国以及很多主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宣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声明,为巴黎气候谈判内容和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从资金到能力建设,自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为目前尴尬的国际气候资金池提供补充。
展望未来,如何落实《巴黎协定》将成全球气候治理新的中心议题。飓风起于青萍之末,只有准确把握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做出应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球低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只有把握全球气候治理运行的脉搏,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才能更好地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20年气候谈判现“拐点”
以往的全球气候谈判以大国政治为主线,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相关谈判阵营,如欧盟、伞形集团、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展开激烈博弈。然而,随着低碳经济风起云涌、可再生能源遍及全球、气候风险加剧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各国纷纷开始强调务实的气候行动。
从《巴黎协定》的内容看,已经进行20年的国际气候谈判也进入逐渐从“政治博弈”转向“气候行动”的发展阶段。
首先,气候风险加剧,促使各国形成更严格的环境气候变化标准。科学报告不断警示世人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气候治理的紧迫性,巴黎大会则从政治和长期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黎协定》最重要的亮点是提出“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并把减排量减至400亿吨”。
其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推动气候变化的热情不断上升,巴黎气候大会凝聚了高度的气候共识。已有185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制定了减排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其中包括处于战乱的索马里、伊拉克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不断“水落石出”,推动本次会议达成全面、平衡的结果。
第三,《巴黎协定》 致力于鼓励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鼓励自下而上的减排努力。在《巴黎协定》中,政府、企业、社会等也被称为气候变化的利益和责任攸关方。联合国呼吁“社会、私营部门、金融机构、城市和其他次国家级主管部门努力处理和应对气候变化”。
回望此次大会,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国家和政府数目之多在多边外交中前所未有。《巴黎协定》将涵盖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194个国家加欧盟),超过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员数量,是过去10多年来首次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框架。参与第一周气候峰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约有138个相关国家领导人陆续齐聚巴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政治意愿,规模之大,层级之高,创下联合国多边谈判的新纪录。
中国治理角色在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改变,从“跟随”到“主导”,这体现在谈判过程、谈判内容和更多责任的担当。中国正在凭借中美间已经建立的全面能源和新经济领域的合作框架,积极拓展大国低碳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所阐述的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诉求和观点,在大会进程中不断得到体现。毫无疑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中国正开启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就在12月1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一致同意致力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对参与全球治理具有意义重大,中国正以积极自信的战略姿态投入到全球气候治理的构建之中。中国对于巴黎大会进程的贡献和积极推进不可忽视:从去年北京APEC会议开始,中国与美国、欧盟、法国以及很多主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宣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声明,为巴黎气候谈判内容和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从资金到能力建设,自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为目前尴尬的国际气候资金池提供补充。
展望未来,如何落实《巴黎协定》将成全球气候治理新的中心议题。飓风起于青萍之末,只有准确把握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做出应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球低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只有把握全球气候治理运行的脉搏,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才能更好地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