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全球安全需求的增生与变异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
- 议题设定和全球治理——危机中的价值观碰撞
- 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国家:一支进步性力量?
- 推动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制
-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
-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与第一承诺期的差异辨析
- 气候变化应对的双均衡建构——成本—收益视角的分析
- 中国应对突出海洋问题的国际法论析
- 西方别再试图“以花生换钻石”
- 丰富资源引发北极各国主权争议
- 群策群力共筑新型海洋安全
- 对金砖国峰会与印度的期望
- 从概念转向机制
- 世行行长之争是全球治理现状的缩影
- 北极事务离不开中国
- 货币贬值凸显金砖国家发展困境
- 中国为何要参与北极事务?
- 欧盟:实现一体化“雄心”很累
塞浦路斯——压倒欧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海冰
近期,塞浦路斯存款税问题成为欧债危机的一个新焦点。欧元区的救援方案未能保护塞浦路斯两家最大银行——塞浦路斯大众银行和塞浦路斯银行的大多数储户,超过10万欧元的存款面临被冻结并遭到征收存款税的处境,损失可能高达40-60%。塞浦路斯的救援方案不仅让储户们心急如焚,也让地球人都为之大跌眼镜,原来存在银行的钱也是说没就没的。同样是欧元,在塞浦路斯和德国的待遇却是两重天。目前,塞浦路斯的资本流出受到严厉管制,欧元区内部资金自由流动的原则开始坍塌,银行的信用也在瞬间化为乌有。与之相比,希腊救助方案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已经不算什么,毕竟那是削减未来的钱,对塞浦路斯的民众而言,已经装在自己口袋的钱也要拿出来充公,这要残酷得多。
对于塞浦路斯版的欧债救助方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贾尔斯·钱斯在4月8日为《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撰稿中提出的质疑不无道理:“对于曾经救援过西班牙、爱尔兰和希腊的欧元区来说,这笔钱是九牛一毛。但欧元区和IMF当局决定,塞浦路斯必须自行筹集所需救援资金的三分之一。”因此,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对于受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南部国家来说,塞浦路斯所代表的这种银行业救援的新方式,使得退出欧元区变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它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欧元区何时会解体?而不是会不会解体。”
毫无疑问,塞浦路斯的救援方案给欧元带来新的变数。欧元的信用基础开始出现裂缝,如果没有及时的修补措施,放弃欧元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在利益的考量下,陷入债务困局的成员国很有可能会放弃欧元使用本币,从而有可能以更低的汇率来缓解债务包袱,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毕竟塞浦路斯只是欧元区的边缘小国,即使其退出欧元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让陷入债务危机的成员国承担更多的危机救助责任可以起到杀鸡给猴看的目的,塞浦路斯救援方案,也是给其它南欧国家提个醒,欧债的救济有多种可能,避免未来的道德风险。以儆效尤的目的达到之后,欧盟委员会将会有更多的理由推进更为激进的改革措施,比如加快推进银行业联盟的建设。对于欧元的未来,塞浦路斯版的救援方案的确敲了警钟,但是却不足以成为压倒欧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经济潜藏不确定性
陈友骏
安倍晋三继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膨胀性的财政扩张政策、超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的诸多辅助性政策及建议,均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显然,日本股票指数重新踏破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甚至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急遽接近100整数点位等等,诸如此类的经济事实均可算作安倍经济学的杰作。
尽管如此,仍须注意的是,安倍经济学的效果还未完全发酵,我们仍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判断。而且,不可否认,安倍政府所倡导及部分业已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其本身也夹扎着极大的风险,由此,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并没有因暂时性的“虚高”而彻底离开危机边缘。更为重要的是,难以遏止的通货膨胀率、几近破产的政府财政、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的缺失、以及可能引发的货币贬值竞争,都可能对日本经济造成致命一击。
此外,安倍经济学的结果之一就是大量日元涌入市场。但由于近些年日本国内市场的萎缩与低迷,再加上日本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体,因此,一部分的资金势所必然地会逃离日本市场,成为国际游资以追逐较高的投资收益。这样一来,游资的目的国就会遭遇急速通胀的风险,国内金融秩序及经济规律也会遭受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安倍经济学还需未雨绸缪、多做打算,以防造成对自己和它国的重伤。
不要让消费者金融保护流于空谈
薛 磊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0日C1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毫无实际意义的止赎权补偿》的文章。近期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与众多被指控恶意行使房屋抵押止赎权的银行达成和解协议,这些银行将向借款人提供总额为36亿美元的现金补偿,但是大概会有4百万借款人分享这笔钱,根据美国货币审计长办公室和美联储发布的统计,大约80%的借款人只能收到300至1000美元的现金补偿。更加令人关注的是,这些银行并不承认它们在众多行使止赎权的案例中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而和解协议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联邦金融监管当局终止对银行不当行为的审查。《华尔街日报》上个月的相关报道就曾指出,如果审查继续进行,可能会发现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过去的止赎权行使过程中存在更高的错误率。众所周知,作为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消费者金融权益的保护成为重点关注,随着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与相关文件处理工作大量增加,普通消费者的知情权已经不应局限于仅仅了解金融产品的收益,还要充分获悉其潜在的风险及后果。根据所谓“多德—弗兰克法案”新成立的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就致力于增强消费者参与金融交易的权益保护。目前看来,该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工作的力度。当然,这也是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警示,处于相对弱势的金融产品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协助和保护。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