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全球安全需求的增生与变异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
- 议题设定和全球治理——危机中的价值观碰撞
- 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国家:一支进步性力量?
- 推动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制
-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
-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与第一承诺期的差异辨析
- 气候变化应对的双均衡建构——成本—收益视角的分析
- 中国应对突出海洋问题的国际法论析
- 西方别再试图“以花生换钻石”
- 丰富资源引发北极各国主权争议
- 群策群力共筑新型海洋安全
- 对金砖国峰会与印度的期望
- 从概念转向机制
- 世行行长之争是全球治理现状的缩影
- 北极事务离不开中国
- 货币贬值凸显金砖国家发展困境
- 中国为何要参与北极事务?
- 欧盟:实现一体化“雄心”很累
●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确立起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法律地位,产生了自己的“总统”和“外长”,已经具有明显的独立行为能力
●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具有某些超国家性的特征,但将在很长一个时期中继续维持其特殊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
●欧盟未来将继续在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大国雄心和欧盟本身一体化雄心之间寻找平衡点
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人们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走向颇为关注,相关的讨论也十分热烈,但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欧盟,如果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的看法能趋于一致,则对欧盟发展前景和走向的预判也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欧盟已经成为现代国际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
欧盟究竟在现实的国际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拥有什么样的权力,以及欧盟是否为国际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是一个在国际关系学术界争论了40年的问题。早在1972年,当时英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弗兰西斯•迪歇纳最先提出了欧洲共同体(即今天欧盟的前身)是一个具有民事权力的行为体的观点,从而引起了欧美学术界对欧洲共同体(欧盟)在国际体系中角色和权力的讨论,也就是欧共体(欧盟)是否可以被视为对现代国际体系具有影响力且拥有权力的行为体这个问题展开的学术争论。
简而言之,以迪歇纳、约瑟夫•奈等为代表的欧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者认为,过去的欧共体(今天的欧盟)完全可以被视为现代国际体系中有影响力的行为体。而早期英国学派的赫德利•布尔、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等则完全否认欧盟(欧共体)作为国际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地位。比较有意思的是,作为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家,同时又是蜚声国际的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则在此问题上持某种骑墙态度。一方面,基辛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明确提出了世界五大中心论,将欧洲(欧共体)视为与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平行的一个中心,但是,另一方面则又提出了颇具否定欧洲为单一行为体意味的问题:“假如我要给欧洲打电话,我应该打给谁?”
根据40年前迪歇纳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确实衰落了,但是西欧通过建立欧洲共同体,走一体化道路而得以成为世界政治文明舞台上的榜样,并且通过建立一个大的政治联合体对国际事务产生影响,而该联合体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民事形式的权力,因此欧共体(今天的欧盟)是国际体系中具有民事权力的行为体,可以被称为:“民事权力欧洲”。在迪歇纳观点的基础上,欧洲学者后来又提出了欧盟是“规范性权力行为体”的观点。而美国新自由制度主义学者奈和基欧汉等则强调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使欧盟作为一新型行为体而对国际事务产生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当年国际政治理论英国学派的重要人物英国学者布尔首先提出反对意见。布尔认为:“‘欧洲’也就是当年的欧共体不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个行为体,并且似乎好像也不可能成为行为体;我所认为的欧洲事实上只是各国政府的欧洲,所谓的欧洲只扮演很小的角色,主要是作为政府间合作的工具,通过以‘欧洲的’名称所设的不同委员会、大会和秘书处等,其中包括欧洲共同体等。”
然而,实际上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轨迹来看,过去的欧共体,今天的欧盟确实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国际体系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为体。目前,在国际贸易问题、保护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人权问题上欧盟已经具有明显的独立行为能力,而欧盟本身也通过《里斯本条约》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法律地位,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总统”和“外长”。但是,即便如此,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事务乃至欧盟的内部事务中欧盟的表现却依然不像一个统一的行为体。这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以及近三年来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中已经有十分明显的反映。
欧盟没有主权,因而是特殊的非国家行为体
今天的欧盟既是一个在国际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但又不是一个统一的行为体,其根本原因在于下述两个方面。
首先,迄今为止欧盟与现代国际体系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的行为体——国家不同,它没有主权。主权是现代国家的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特征,它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实施其内外政策上具有最高的权威,同时也意味着拥有主权的国家其内部政治是等级制且具有明显的专业分工,而其对外政治则始终保持独立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其次,从50余年前《罗马条约》签订开始,从欧共体一直发展到欧盟,该欧洲一体化组织就始终是一个区域国际政府间组织。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联盟,东盟、阿盟、非盟乃至上海合作组织等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是一个非国家行为体。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欧盟与其他区域性组织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个性。其中最明显的个性就在于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具有某些超国家性的特征,甚至有向大国发展的主客观倾向。事实上,在经济领域,欧盟的一体化水平堪与大国相媲美。
实际上,目前依然还在进行中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恰恰揭示出了欧盟的这种作为国际体系中特殊行为体的本质。一方面,如果欧盟或者欧元区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或超级国家,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要远远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但是因为日、美拥有统一的中央或联邦政府,有各自统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各自的央行都保持着最后贷款人的地位,所以即使国债水平高企,日、美迄今没有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因为欧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虽然统一了,但是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却是各自为政的,既不能实施统一的财政政策,更没有统一国家所具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功能,这就造成了欧债危机最根本的制度性根源。需要指出的是,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又看到欧盟努力以单一的行为体身份来处理危机,比如通过接连不断的欧盟高峰会议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应对危机,而负责解困的三驾马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中央银行三家中的两家是欧盟的机构,即便另一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全球性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其总裁还是欧盟所推举出来的法国人拉加德。更重要的是,欧盟先是通过设立临时性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后又通过成立永久性的欧洲稳定机制(ESM)等加强一体化的措施来应对目前和未来可能产生的各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与此同时,经过欧盟各成员国政府的一系列磋商之后,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25个国家签署了《财政契约》,试图通过该契约重塑欧盟财政纪律,加强欧盟各签约国政府相互间的财政政策协调,从而为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问题——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化的财政政策打下基础。
然而,6月29日德国议会两院在通过欧盟《财政契约》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相关法案后,关于法案是否违反联邦德国基本法的问题被提到了宪法法院,德国总统高克应宪法法院的要求同意等法院裁决后再决定是否批准相关的法案。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德国也如此对待欧盟的统一财政政策,可想而知欧盟实现超国家梦想的路途将会是何等的遥远。这说明,不论欧洲一体化如何发展,欧盟将在很长一个时期中继续维持其特殊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
在大国雄心和一体化雄心之间寻找平衡点
如何看欧盟的另一个重要视角是:把欧盟未来的走向放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进入新世纪之后,现代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一、影响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大增并且分布面覆盖全球;二、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影响当前国际体系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先来分析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第一方面特征对欧盟发展走向的影响。今天所谓的“其他大国的崛起”,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不仅“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经通过自身的飞速发展而进入当今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且,由高盛公司在2005年所提出的“新钻十一国(Next-11,简称N-11)”——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等也在步“金砖国家”的后尘,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成长的又一个亮点,并将对全球经济乃至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欧盟安全研究所今年四月发布的、由欧洲战略与政策分析系统提出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在一个相互联系与多中心世界上的公民》所作的分析,在金砖国家和一群中等强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欧洲的领导者国家可能也会受到诱惑而将自己塑造为独立自治的国际行为体。”毋庸置疑,英、法、德、意,甚至波兰都自认为自己是欧洲的领导者国家,而这些欧盟内部的大国实际上早已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过程中,竭力地树立起自身的大国形象,不遗余力地为实现自己在新型国际体系中的大国雄心而努力。由此观之,欧盟再怎么想要成为当前国际体系中类似大国的超国家行为体也难了,因为很难想象在英、法、德等雄心依旧的大国之上还能存在一个大国或超级国家。
再来分析国际体系转型的第二方面特征对欧盟未来发展的影响。现代主权国家国际体系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多元封建体制发展而来。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国际关系专家看来,当今国际体系的转型具有越来越多的回到中世纪欧洲的特征。国际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行为体多元化,或非国家行为对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作用不断增强无疑是向中世纪欧洲回归的最为明显表征。今天,除了主权国家之外,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现代城市甚至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等都开始具备影响当前国际体系走向的能力,而区域一体化国际政府间组织如欧盟、东盟、非盟、阿盟等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作用似更为明显一些。
根据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卡赞斯坦的分析,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是一个由区域构成的世界,其中区域一体化组织在构成这样的世界过程中居功至伟。由于欧盟是迄今全球各区域化国际政府间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非国家行为体,因此它在转型过程中对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显然是最高的,并且作为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引领者,欧盟及其成员国必然会继续地推进欧洲一体化,使之能更大地在当前国际体系中发挥影响力。当然,即便如此,欧盟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如果不是始终或永远的话)继续扮演区域一体化国际组织这样的非国家行为体角色,而这恰恰是与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整体发展轨迹相吻合的。
总而言之,欧盟未来的走向是继续在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大国雄心和欧盟本身一体化雄心之间寻找平衡点。
文献来源:文汇报